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各地区的学校也顺应改革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教师或者学校对高中化学教学不重视的现象,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对化学题目的讲解,没有做到实验与理论知识同步行进,也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导致学生缺乏化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理解学科本质,化学思维无法形成,学科素养也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手段落后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手段十分落后,只是一味地依靠课本和黑板进行教学,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而部分教师认为化学理论知识比化学实验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用信息科技手段,也不借助互联网技术,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无法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乐趣,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科素养的形成。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与恐惧心理,无法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为此,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钻研新的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情绪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性,利用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和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化学知识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应该增强交流互动,打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元素,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际事例或者社会事件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二)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被动地听讲和机械地记录,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思维逐渐僵化,影响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中更新教学方式,应用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充实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还可以在播放微课视频前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想法,实现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项目,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进行自主实验。如果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没有获得预期理想的效果或者对某些步骤还不太熟悉,就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实验。学生的自主实验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项目,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查找,收集一些比较简单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教师要善于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并灵活应用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知识困境,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化学知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还应该以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设计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与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难以理解的复杂方程式和实验反应而产生对学习的惧怕和排斥感。而教师将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应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推导出化学方程式,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来源、应用方式,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化学问题的隐藏条件,并且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研究,找出更适合的解决办法,并总结学习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是在面对化学这种较为抽象的知识时,依旧会难以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挑选的实验不要脱离实际,否则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教师应通过实验剖析理论知识,选择符合
(五)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就是要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强大魅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究,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增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化学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打造充满学习氛围的化学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还应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化学实验环节加入生活化因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爱彬.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3).
[2]秦玉虎.加强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5).
[3]肖林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9(20).
[4]刘琼燕.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