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经济发展态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现象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向加快,城市环境在交通、住宅、人口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明显的高密度化特征。高密度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市发展的紧张状态,但也对城市环境绿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使得原有的发展速率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这一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积极探讨和思考高密度环境特征的城市空间与发展模式和对策,对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空间进程深度解析,最终实现建筑学角度和发展原则下现代化城市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高密度的概念
(一)空间密度
空间密度是一个物理性概念,其指的是空间体积和重量间的比较关系。从建筑学方面来分析,空间密度涉及建筑范围、空间、基本功能设计等多种内容。因为城市空间密度和自然空气质量之间有直接的关联,再加之过度拥挤的人口建筑面积将影响居民的生存空间及精神状况,因此,其和社会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属于城市高密度的表现特征。
(二)直觉密度
直觉密度是一种对空间结构的评定,其属于主体对象对附近环境的体验,是一种基于透镜模型下的感受。从建筑学方面来说,直觉密度注重的是间接性感知,属于一种基于模型体验空间密度的感觉效果。例如,建筑结构的总数建筑的开放性与建筑空间规格等,均是直觉密度的体验范围。因为直觉密度和人们现有的知识及经验相关,因此有较大的对比性。例如,城市居民走进地人少的农乡就会觉得广阔,而处于更加拥挤的城市便觉得局促。
二、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城市用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目前,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市拥堵、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等多方面,特别是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了城市项目的发展,同时城市发展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例如表现在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使原有的有效土壤资源更加稀缺,甚至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及时、可靠地供给,关系到城市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城市用地资源缺乏与城市开发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刺激了城市用地的现象。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以及人们对生活用地的需求促进了目前地下和高山地区的有效用地,而过多的地下空间和建设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会使环境质量产生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不良属性的影响。因此,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用建筑学的思想,合理安排城市的有效用地,合理配置城市用地,充分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效率,提高城市土地有效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有利于展现建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环境问题,通过建筑学的思想积极思考和解决,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理论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和人文艺术方面的优势,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在建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建筑的统一、盲目的规划和布局。同时,针对城市缺乏有效用地的现状,适当考虑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充分考虑建筑的美观性和可行性,以及城市整体环境和展览策略,确保建筑与城市自然的协调。要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必须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调动自身的艺术性,将城市规划的全局性和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密度有效地缓解现代城市发展的压力,提高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建筑思维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城市建设走向绿色、现代化、智能化道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持自然美与原生态文化的充分结合。
三、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
城市高密度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要学会提高城市空间的使用率,掌握了这一要素的合理运用就可以在原有的城市空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效率,让其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在利用空间的同时要注意解决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能够促进人与空间的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些不起眼的缝隙位置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性的空间产品,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这样不仅使城市建筑更加完整,进而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功能,为建筑物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奠定基础,这也能够不断提高空间的整体使用率。
(二)垂直化布置城市空间
伴随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设计师们也开始尝试空间的垂直化布置,这就要注重垂直空间上的分类,作为优化城市高密度问题的重要途径,扩展高层结构并非独立的,其一定要与本地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交通空间实现协调发展,反之就会产生局域人口密度太大,交通拥堵和生活品质降低等问题,进而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垂直化布置城市空间是一个建设体系,一定要科学规划方可实现。
(三)有序延展结构平面
协调好城市高密度现状,能够采用结构平面的有序延展途径,科学使用建筑空间环境。比如,在使用城市内核心部位的地面空间时,要全面将建筑周边的环境和地面空间相结合,促使建筑和空间之间实现充分连接,通过一幅画的形式体现在人民的面前。结构平面的有序延展,能够有效处理城市空间的拥堵问题,促使建筑可以以一种和谐的状态体现在人民的视线中。城市高密度背景下,有序延展结构面,既可以协调建筑物高密度现状,而且还促使建筑外界空间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四)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
人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在建筑内生存生活的主体,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要注重以人的需求为主,在建筑设计中不断融入人性化因素,以提高人们在建筑内的居住和使用体验。这样一来能够缩短人们和城市建筑之间的距离,使人们更加适应建筑的风格与特点,更好的彰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五)营造特殊化的城市形象
就建筑学的使用角度来说,通过创建特殊化的城市形象,通过多元化的周围环境开发途径,能够有效延迟高密度环境的产生。因为建筑学环境下城市高密度问题能够通过独具特点的建筑及功能性项目来减小,而且还能够通过优化分配资源等方法,来集中功能类似或相同的建筑,便于人民日常生活且提高了城市的社会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建筑学的角度去解决当前出现的高密度城市化现象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建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积极的转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各部门的整体要求,制定更高水平高质量的施工标准。使建筑行业在高密度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舒,陈天.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效能评价及决策模型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2020(02):81-89.
[2]高波.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01):10-11.
[3]刘爽. 高密度人居城市屋顶绿化构建的安全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