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最早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万村整治”行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内涵更丰富、拓展力度更大,重要性也得到新的提升。其中,河南省推出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郑州市于2015年按照“试点探索、总结经验、改进提升”的工作思路,启动了美丽乡村试点项目。正是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的需要,巩义市大峪沟镇薛庄村因在巩义“摘星夺旗创三宜”的乡村振兴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成就突出,故以巩义市薛庄村为例进行调研,力求向社会展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小村庄的现状和未来。
一、基本情况
薛庄村位于巩义市东部,是典型的豫西山地村庄。在2019年巩义市“摘星夺旗创三宜”中已摘星3颗,分别是乡风文明星、平安和谐星、美丽乡村星。美丽乡村星的含金量较高,在2019年的评比中,全市288个村中仅有5个村子获得此星,美丽乡村打造特色突出,成为巩义市“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中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依托于自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别出心裁的思路,打造的独具乡村特色风貌,走在前列,吸引了全巩义市的关注,成为其他村庄学习的示范。
二、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领导班子先进引领,探索民主化基层治理机制
领导班子的先进引领在薛庄村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党委书记积极发挥“班长”作用带领乡村建设,开启了薛庄村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引导薛庄村发展进入“新车道”。而2020年驻村工作队的进入,则壮大了干部队伍,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在村政、村务监督方面,薛庄村坚持向村民代表、共产党员报告工作和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学习意识强,在打造薛庄村的过程中,领导班子更是带领全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经常性地前往周边学习取经,不仅开拓了干群思路,也教育党员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整治一直以来都是薛庄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的重点。薛庄村党委总支提出了“将薛庄建成远望像林园,近望像花园,细看人民生活在幸福乐园”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落实相关工作和进行资金投入。薛庄村进行了全村村容村貌的提升,在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薛庄村也着力提高村居舒适度、安全治理度。农村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实施“雪亮工程”,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改水改厕情况:在推进改厕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薛庄村村按照“群众自愿、经济可行”的原则,在满足验收标准的情况下,由农户自行选择标准建设,以改厕带动改厨。通过前期的有效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村干部主动以个人名义对改厕资金进行预付,以减轻群众负担,有力地推动了改厕的进程,目前改厕率已达到93%的优异成绩。
(三)围绕农村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薛庄村以创建森林乡村为契机,先开了薛庄村生态环境改造的序幕。拥有豫西丘陵特色的薛庄村,十分重视林地的建设,成为 2020 年河南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当前正值矿山关停和矿山整治的大好时机,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契机,以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为抓手,结合“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的开展,大力营造绿色银行发展绿色经济,打造森林乡村。目前村内修建了两座以党建、文化为主题的游园,除基本的绿化之外,还放置了景观石、休闲椅,在园内营造了四季“绿荫、叶绿、花繁、果硕”的美丽景色。
(四)根据区块特色,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
薛庄村是典型的浅山丘陵村庄格局,一方面薛庄村地处青龙山脉,村域内山体连绵起伏,整体景观效果较好。其次随着村庄建设发展日趋进步,薛庄村就地取材,利用废旧轮胎、栅栏、茅草等低成本材料,在村口、大薛公路两侧、主要道路交叉口等多个节点,营造乡村气息浓厚的景观节点。B老师结合薛庄村的地理条件和风土民情,策划薛庄乡村主题文化,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使得薛庄村的景观中融入了“主题文化”,突出了地方特色,提高了乡村的个性与识别性,为乡村景观注入了灵魂。
(五)着力提升精神文化水平,打造“书香薛庄”
薛庄村党委提出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打造“书香薛庄”。因地制宜地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公婆等创建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树文明殡葬新风的活动,强化“树立优秀典型个人、培育良好家风、营造文明村风”三维推动。
为此,薛庄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思路、多种方式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建设文化小院、小公园、宣传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村里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为升学的学生提供奖励,高中生每年每人300元;大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奖励效应突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民意反馈机制
必须建立合理的民意反馈机制,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拓宽民意反映反馈渠道,及时纠正和完善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必须设法消除阻碍百姓群众反映意见的各类主观、客观因素,真正建立一个百姓敢建议、官员愿接受、工程可改善的民意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和谐美丽新农村。
(二)增强对工程后期管理的重视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效用不仅体现在初期的建设投入阶段,还体现在村民群众有效利用和享受乡村建设“福利”的后期阶段。必须重视后期管理工作,根据村民实际需求以及设施运作情况进一步做好各项完善、维护工作。要从根本上提高本地村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打造绿色银行,从而实现绿色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提高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乡村建设时曾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提醒我们在乡村建设和城镇化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进一步发挥商业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多领域的、系统性的、综合性的乡村建设工程,具有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建设风险高等特点,后期要继续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一村一品”的特色,加强招商力度,以“矿山修复+旅游”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本村现有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劳力、环境、交通等各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寻找新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协助村里搞好产业落地。
四、结语
2020年11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制定《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明确提出逐步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道路美、庭院美、产业美”的美丽乡村, 在此良好的政策环境之下,薛庄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集体经济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迈向多元化、健康化发展、人民的文娱精神活动不断丰富……经过美丽乡村建设之后的薛庄村展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人之景,今后的薛庄村将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姜长云.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3)肖勇.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 2018.
作者简介:姓名:徐慧芳(1990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许昌;职务/职称:助理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巩义市委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