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共存,就要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随着可持续发展一词的诞生,林业发展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传统森林经营也被森林可持续经营所取代。针对国有林区社会经济和森林资源的实际状况,本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
当前,林业面临着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只有搞好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才能真正把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落到实处。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发展基础、保护生产力的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发展环境、保护发展优势的理念,首先要确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一定要抓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对公益林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工程”、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项目的有利契机,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人类利益的持续性,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开发与建设、经营与利用三者的关系,促进森林资源的稳步增长,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使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缓解林产品供需矛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2.1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永续利用是不同范畴的概念。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得以维持的前提下,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持续、稳定地产出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的产品,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森林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标、战略和原则,它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基础;森林永续利用只强调木材的持续生产,不考虑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可持续性和人类利益的可持续性。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以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林业的特点和特殊经营规律形成的林业经营指导思想。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
2.2衡量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要素
森林资源总量,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健康和生命力,森林资源生产功能,森林资源的防护功能,森林的经济社会功能,立法、政策和制度。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够促进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之上,是实现森林经济价值的前提条件。
3、实现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3.1实行分类经营、科学管理,重点抓好“三项工程”,带动国有林业快速发展林业分类经营是根据社会对森林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原则,相应地将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不同森林类别,分别按各自特点与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安全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林木、林地。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管护经营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2依据林分分布的地域特点,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对已划定的公益林,坚决杜绝商业性采伐和人为破坏,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对天然林资源采用积极的保育策略,实行梯度经营,尽快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对宜林地和林中空地,按照公益林的建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增长,逐步提高生态功能。对封山育林地块设立明显标志,对林区居民宣传封山育林的意义,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森林的思想意识,不进入封山育林区进行放牧、砍柴或搞其它副业生产。使森林生态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提高森林覆盖率。对商品林,始终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适地适树,扩大栽培树种,按培育目标进行经营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控制计划外的资源消耗。
森林首先靠培育和管护,所以人工林营造和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永远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形式。注重树种选择,在营造人工林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并重视外来树种的引进。人工造林,应做到适地适地。要科学采用造林模式和管理方法,对于土壤和立地管理,要尽量减少土壤裸露、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仅在合适的地方进行高强度整地;要限制使用化肥;慎重地进行树种与立地搭配,加强抚育,防治森林病虫害,避免大面积使用化学品。采用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天然林的保护和恢复,不得用人工林替代原始天然林和良好的次生林。
3.3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我们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总体规划设计文件,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组织森林经营,安排营林生产和投资的依据,是制定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依据。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以森林资源合理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调整森林结构为主线,以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实施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协调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大力发展混交林。保护天然林等多种林分,实现树种、林种的多样化。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最大限度的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3.5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发展林区经济,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减轻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减少贫困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开发森林旅游、发展苗木、森林药材、食用菌等措施,加快林业产业的步伐。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森林旅游。重视林业管理者在当地林业中的作用。
4、实现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所产生的作用
4.1实现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林区逐步进入休养生息的良性发展阶段,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
4.2职工就业领域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活力明显增强。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林区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不但带动了国有林区林业的发展,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
4.3促进后备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的收入。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植被开始恢复,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管理措施正在加强,林区群众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李凤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礼先.林业生态工程学(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 薛建辉.森林生态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