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王凯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凯宗 ,. 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J]. 石油科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8112.
摘要: 石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将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出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拓展石油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特别是对于石油高校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先锋模范,激励我们奋勇争先、砥砺前行、走向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油精神;石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8112
基金资助:

“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是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1]。在石油高校将石油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是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的重要环节。对石油高校大学生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一)石油精神是什么:讲好石油精神的科学内涵

石油精神是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典型,对石油行业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凝结、提炼、升华,其科学内涵主要体现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四种精神品质:其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石油精神的核心要义,是石油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这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大力发展工业需求。于是,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就吹响了石油大会战的号角,广大石油工人纷纷投入“兴油报国”的石油大会战中,让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崛起,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其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创业是石油精神的精髓血液,困难与战胜困难一直贯穿于我国石油工业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始终。在设备欠缺的情况下,石油工人就用手摇轱辘吊油、砌石板池储油;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石油工人依靠萝卜、白菜维持生存;在恶劣环境中冒着严寒、踏着冰雪、顶着风沙依然钻井开采。其三,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求实是石油行业在实践中形成的工作姿态、价值目标。石油行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业绩,与石油人踏实做事、老实说话、诚实做人的品格是分不开的。大庆油田在建设初期,就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等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实事求是解决石油大会战中的各种问题。其四,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奉献是石油精神的鲜明底色,大庆石油会战开始时,正值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给国家不添乱、少麻烦。石油工人舍小家、保大家,提出了“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的会战精神,针对没有房子抗旱的问题,石油人自己盖起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房舍,解决了冬季住房问题;针对粮食定量不够的问题,石油人自己开荒种地,保障了基本生活需要。一代代石油人,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广袤大地,建立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作体系。

(二)石油精神从哪来:讲好石油精神的形成发展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源于伟大的实践。石油精神是石油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石油工业生产建设不断拼搏实践、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不断奉献实践中孕育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但作为理工类院校的石油高校,对石油文化培育程度不够,身为石油高校学子对本学校、本行业的特色认识模糊,因此也就对学校和行业的认同度不高。所以,石油精神作为石油文化的根和魂,要加强对石油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利用好党史学习教育这个契机,提升培育力度,从百年党史中讲清楚石油精神从哪里来。石油精神的形成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成熟的社会条件,其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播下了石油精神的种子”[],为了有力抵御外敌、实现国家和平,延长油厂、玉门油矿等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辛、团结一心,“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生产了大量的煤油、汽油等产品”[2],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业绩。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石油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沃土,为了应对石油禁运、恢复国民经济,大庆油田、锦西石化等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配钻机、自制设备,扩大了油田面积、增加了原油产量,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始伟大事业为石油精神发展创造了空间,为了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从中央战略布局,渤海油田、胜利油田等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天斗海、勇于创新,吸收外资、引进技术,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储量和高速增产的油气产量,为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发展需要,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大胆创新、报国为民,努力引领市场发展、致力打造行业标杆,开创了中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石油精神怎么讲:讲好石油精神的先进人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是广大石油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甩掉“中国贫油论”帽子、实现“盛产黑黄金”目标的百年。百年来,广大石油工人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典型榜样。石油工业早期的劳模陈振夏,20世纪30年代,中央派陈振夏到延长石油厂着手恢复生产,在担任厂长期间,他和工人们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工具,促进了延长石油厂的生产发展。“1944年5月,陈振夏获得“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是中国石油工业第一位劳动模范,毛泽东专门为他题词“埋头苦干”,1945年,陈振夏又获得“生产战线上的英雄”荣誉称号,这既是对陈振夏的高度褒扬,也是对石油人的最高嘉勉。”[]石油会战时期的铁人王进喜,在面对当时中国钻井技术落后的现实,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响亮口号,随后他率领的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0米的全国记录;在面对紧缺吊车吊装钻机的情况,他发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誓言,随后他采用人拉和肩杠的办法卸钻机、撬杠撬和大绳拉的办法装钻机;在面对钻井严重缺水的条件,他带领工人采取破冰取水、脸盆端水、水桶提水的办法解决开钻所需的水量,并创造了5天4小时完钻一口井的当时最高记录。来自四川成都的闵恩泽,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并冲破重重的阻碍,一心只想回到祖国怀抱并以知识报效国家。在面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闵恩泽进行科技研发、参与设计运转,其成果有效地保障了国防航空汽油的供应。20世纪末,他主持的“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剂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推动了中国绿色化学研究的广泛开展;21世纪初,他成功开发了“近临界醇解”生物柴油生产新工业。讲好这些先进人物、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对于激励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以上先进典型,还有“英雄女采油工”罗玉娥,“铁人式共产党员”王光荣,“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等体现了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模范人物。

(四)石油精神为何讲:讲好石油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石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火花的璀璨闪耀,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在新时代弘扬石油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鼓舞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滑坡,必须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为此,我们应秉承石油人的奋斗闯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在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时期,石油人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依靠坚定信念和强大精神,开创了彻底改变中国贫油面貌的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保持艰苦奋斗,就要把奋斗贯穿于实际的行动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响亮的口号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其二,激发我们勇敢面对挑战、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众多的困难、棘手的障碍,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障碍而吓跑,而应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应秉承石油工人的创新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当年油田大会战时期,大庆油田职工自觉学习“两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思想,练就‘两论’起家的基本功,创造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保证了油田开发建设的顺利实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此为我国发展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其三,勉励我们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奉献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关键之年。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为民奉献精神。祖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每一个石油人执着的追求;为国家分忧,为祖国加油,这是石油行业始终不变的情怀。正如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向了新征程,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亚于石油大会战时期,中国的发展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坚持做到同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1]钱广.石油精神在石油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实现路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8-13.

[2]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J].石油组织人事,2020(03):8-13.

[3]高向荣.浅谈延长石油企业精神的时代内涵[J].新西部(理论版),2015(22):65+46.

[4]中国大陆最早的油矿[N]. 中国石油报,2001-12-17(003).DOI:10.28716/n.cnki.nshyo.2001.002098.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新中国的四川石油会战史研究”(SC20ZD012); 2021年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资助项目“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党史文化教育路径

(WH2021Z03);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突出‘三老四严’优良传统 推动以文化人质量提升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的探索与构建”(JG2018-402)。

作者简介:王凯宗(1998-),男,河北邯郸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