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王安琪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安琪,. 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 电网技术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452.
摘要: 针对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光伏储能系统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点,指出长寿命与可靠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是主要优势,接着探讨了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能量转换效率低、投资回收期长和储能电池回收处理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光伏储能系统;微电网;能量转换效率;投资成本
DOI:10.12721/ccn.2024.157452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光伏储能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在微电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大规模推广,旨在分析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特点

(一)长寿命与可靠性

光伏储能系统的长寿命与可靠性是核心优势,对于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光伏储能系统中,关键部件如电池组的循环寿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等主流储能电池,在适当的充放电策略和维护条件下,可达到数千次的循环寿命,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储能系统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高效运行,减少了更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光伏储能系统的可靠性体现在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包括温度变化、湿度、灰尘等恶劣因素。

(二)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评估是衡量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应用价值的重要环节,从成本效益分析来看,光伏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参与电力市场盈利等方面,光伏储能系统能够在电价高峰时段放电,降低用户的购电成本,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峰谷差,从而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通过储能系统的能量时移功能,可以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因弃光、弃风造成的资源浪费,提升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三)节能减排效果

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这对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和实现低碳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光伏储能系统通过吸收和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据统计光伏储能系统每替代一单位化石能源,可以减少大约0.4至0.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储能系统通过优化电能使用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因能源转换和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在微电网中,光伏储能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还体现在对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作用,减少了电网对传统火力发电的依赖,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消纳。

二、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一)能量转换效率低

光伏储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能量转换效率较低,这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能量转换效率低主要体现在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储能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两个方面。光伏电池在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由于材料、技术限制和实际工作条件的影响,转换效率普遍在20%左右,而高端产品的效率也仅能达到25%左右,储能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内部电阻、极化现象和自放电等因素,会导致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损失,使得实际可用能量低于理论值,这种效率损失不仅增加了系统的能耗,还提高了运营成本,限制了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广泛应用。

(二)投资回收期长

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虽然具有长远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成为制约广泛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回收期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初始投资成本高、运营维护成本、以及当前电力市场环境下收益渠道有限。光伏储能系统的建设和部署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包括电池组、逆变器、管理系统等关键设备费用,系统的长期运行还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可能的更换成本,由于目前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的参与度有限,收益主要来源于峰谷电价差、需求侧响应等,这些收益模式在短期内难以覆盖高昂的投资成本。

(三)储能电池回收处理难题

储能电池回收处理难题是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应用中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光伏储能系统装机量的增加,退役电池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这些电池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储能电池中含有铅、镉、锂等有害物质,不当的回收处理会导致这些物质渗入土壤和水源,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目前储能电池回收处理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技术不成熟、回收成本高昂以及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网络和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大量退役电池难以得到妥善处理。

三、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提高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措施,为了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技术优化和创新,通过改进光伏电池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提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如采用多结电池结构或新型半导体材料。优化储能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减少电池内阻,从而降低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再次开发高效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光伏储能系统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确保系统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研究并应用新型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也有望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总之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失,提升光伏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而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在微电网中的广泛应用。

(二)降低投资成本

降低光伏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是推动大规模应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关键部件如电池、逆变器等的生产成本。二是推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系统整体的采购成本,三是鼓励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通过批量采购和制造,分摊固定成本,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四是加大对光伏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以降低长期维护和更换成本,五是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减轻投资者的财务负担,总之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在微电网中的普及和应用。

(三)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为了解决光伏储能系统中的环境问题,建立完善的储能电池回收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应包括几个关键环节,制定统一的电池回收标准和流程,确保回收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回收网络,方便电池的收集和运输,第三鼓励企业研发高效、环保的回收处理技术,提高电池中有价值材料的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第四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电池生产商承担起产品报废后的回收责任,第五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电池回收利用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总之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储能电池回收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风险,推动光伏储能系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结论

通过对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得出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环境优势,但推广应用仍面临能量转换效率低、投资回收期长和储能电池回收处理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等优化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有望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