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去现代化。内蒙古自治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西北偏远地区,整体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因此,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内蒙古自治区仍需要乘势而上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占地面积广阔,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农村问题的解决,是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种地人口越来越少、农牧业产业开始衰退、乡村经济停滞不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二、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推进情况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的全面落实,下面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介绍某些领域的工作推进情况。
(一)完善组织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政策、重点课题调查研究工作,参与拟订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协助推进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研究;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农牧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经济研究。通过组建专职机构,保证了乡村振兴工作政策的全面落实。
(二)加强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农牧等多个部门开展了系列学习与宣传工作。通过基层干部“包区包片”“结对共建”等措施,在基层广泛宣传,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三)保证产业兴旺。加快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政策资金向园区倾斜,推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做优农牧业“蒙字号”品牌,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构建特色鲜明的农牧业品牌体系。[1]
(四)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加快推广应用适合干旱、寒冷地区的卫生厕所,建立和完善卫生厕所技术标准;统筹农村牧区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真正实现“水清、村净、景美”的目标。
三、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坚持和不断推进的工作,亦需注重绿色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大力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不断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二是加大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做到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产品和技术。三是注重草原生态保护,全面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四是推进种养加结合、草畜一体化工程,以粮改饲、高产苜蓿种植等项目为引领,推动农牧交错带建设优质饲草生产基地。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牧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量,用全面、系统的方法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坚持以户籍管理制度、农村资产运行方式、权利置换制度等改革为动力,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两个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要素对流、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土地要素平等交换等机制,加快形成释放城乡要素改革红利的政策体系,使所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融合。所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各领域的协调,同时,也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系统地发展。[2]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草根英雄”等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旗县建中心、苏木乡镇建所、嘎查村建站,增设志愿服务网点,创新开展志愿服务。
(四)优化产业布局。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的问题,产业兴旺是发展的根本。发展乡村产业并非主张走城镇工业化的路子,而是围绕农村牧区特点进行产业融合,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依托现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促进农村牧区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强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二产主要是农畜产品的初加工。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牧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牧业产业链条延伸,丰富农村牧区产业增值环节,促进农牧业与服务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因地制宜的农村产业支撑。[3]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
[2]汪厚庭.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实现路径探析[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0,4:55-61.
[3]乔光华,马志艳.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思考[J].北方经济,2018,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