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接受的患者种类众多,且大多数外科疾病均存在创口,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相对比较高。所以在外科管理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将外科护理管理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能够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取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外科患者中抽选5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6.98±1.77)岁。再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外科患者中抽选56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6.91±1.8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外科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完善规章制度。想要更好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就需要对当前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所以科室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将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融入到规章管理制度中,并且落实新的规章制度。2)建立外科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组成,由组员推选组长,然后结合外科护理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组员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培养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卫生理念,保证所有组员能够很好的落实外科护理管理。3)监测重点环节的感染情况。结合以往的护理经验,找出外科护理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包括手术室、ICU室、物品供应室等,然后对这些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测,滨区给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保证能够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0.0处理,用t/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24±4.6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8.24±5.22)分,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37,P<0.05)。
2.2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14%);护理满意度(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8、4.846,P<0.05)。
表2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n(%),例]
3讨论
医院接受的患者类型和数量都比较多,患者在治疗或者住院期间,如果发生感染,其疾病治疗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所以医院加强感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效果不大[2]。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将外科护理管理模式引入到感染管理中,以外科护理管理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更好的减少医院感染情况。而在落实外科护理管理时,还需要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意识,在平时的护理操作当中,也能够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护理操作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管理效果也比较好。
本次研究分别从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前后各选择5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外科护理管理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有效的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院感染事件,该研究结果与张小英[3]在外科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取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军红, 邓俊, 潘义生,等. 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评价[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 16(010):966-968.
[2] 苗勤, 刘海涛, 谭宏文,等. 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 017(009):806-809,814.
[3] 张小英. 外科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36(10):12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