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针对林业湿地资源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促进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良性的融合发展。然而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林地湿地资源的保护并不是特别理想,而这样的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很大限制,所以要高度关注当前的林业湿地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和落实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以此促进林业湿地资源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而促进生态系统维持平衡,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我国林业湿地资源概况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是湿地资源大国,当前现有的湿地总面积为亚洲第1位,有3849万hm2,位列世界第4位,仅次于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湿地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而且分布十分广泛,跨越了亚寒带、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等。目前我国的湿地资源可以划分成8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为:一是云贵高原湿地;二是杭州湾以北滨海湿地;三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四是华北湿地;五是蒙新半干旱湿地;六是东北湿地;七是蒙新干旱湿地;八是长江中下游湿地。目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政府对于湿地的利用也进一步加大力度,可以说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使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天然性的湿地数量日益减少,湿地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样的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3我国林业湿地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林业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并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效,现状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具体来说,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之前,因为我国并没有高度关注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所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不够健全完善,虽然当前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现有的法律体系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构建,相关内容仍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应有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现行的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这样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推动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但是因为并没有足够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由此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往往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制约,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会造成很大限制,使其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3.2湿地资源分级管理使其开发难度进一步增大
有针对性地结合湿地资源的保护程度,可以把我国的湿地资源划分成不同的级别,分为省级以下保护、省级保护、国家级保护以及国际保护。我国对于不同等级的保护程度的资源,往往采取的是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国际重要湿地资源是由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共同管理,要开发和利用国际重要湿地资源,不仅需要我国政府的批准,还需要向联合国进行申请,通过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的批准,其中的细节比较繁琐,涉及很多关卡,有很多流程要走,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林业湿地资源保护效率会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国家级湿地资源由国务院负责管理,省级湿地资源由我国政府和一系列相关部门来负责管理,在其中都涉及很多步骤,有些部门并没有进行协调配合,这很容易影响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3.3统筹管理与分层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
我国对林业湿地资源的管理分为统筹管理与分层管理。国务院对湿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而国土资源部、环保、城建、水利、农业等部门习惯对湿地进行分层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统筹管理和分层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相关方面,通常没有充分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由此导致很多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充分体现出合理的效应和协同作业效果。
4我国林业湿地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
4.1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完善相对应的湿地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以此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规范。首先,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综合协调各方面和各个利益主体,对于湿地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其次,要构建更为完善优化的湿地资源咨询与技术指导机构,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支持。第三,要建立健全湿地资源价值评估机构,确保湿地资源的认定更加专业化完善化。第四,优化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并制定针对湿地资源保护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用法律的武器做好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4.2完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资金保障制度
调整与优化湿地保护管理资金保障制度,是当前我国林业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对策。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应有的资金支持,确保各项管理和保护工作能够平稳有序的推进。其次,政府等要把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来,为其提供应有的资金保障,设立定向资金。最后,相关方面要确立系统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相关资金能够真正意义上用到实处,体现出应有的应用价值。
4.3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力度,是我国林业湿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方面,要确保公众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通过线上和线下互相融合的方式,对于湿地的功能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公众参与到湿地资源的保护过程中来;另一方面,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期推送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公众具备应有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融入到湿地保护中来,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充分看出,当前我国的林业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做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为其提供应有的资金保障,加大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实体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以此促进林业湿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春.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C]//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2012.
[2]于凤华,钱喜友,王治富.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及存在的问题[C]//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2012.
[3]秦绍玲.论洛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发展[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6.
[4]张苏莉,涂惠宾.浅析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保护区湿地资源恢复与保护对策[C]//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