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其生产过程对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出了较高要求。食品加工灌装设备是食品生产线的核心装备,其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还存在稳定性不足、数据处理不精确、维护困难等问题,亟需加强系统设计和优化。本文将深入分析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的意义,诊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一、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的意义
(一)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的首要关切,也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1]。通过传感器、视觉系统等实时采集关键参数,并根据预设值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可以有效防止因人为失误或设备故障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完善的监控系统还能够记录和追溯每批产品的生产信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快速查找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通常涉及多个工序,如清洗、灌装、封口、杀菌等,需要多台设备协同工作。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引入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大大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2]。机械手、传送带、灌装头等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逻辑顺序自动运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自动化生产也有助于改善食品加工环境,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减少停机时间等措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通过实时监测灌装头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避免产品溢漏或欠灌等问题,既减少了原料浪费,又提高了合格品率。又如,合理安排设备的启停顺序和清洗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等待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先进的控制算法还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料供应等因素,动态优化调度生产任务,平衡生产负荷,实现产能最大化[3]。
二、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通常需要在高温、高湿、振动等恶劣环境下长时间运行,对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考验。一些设备采用的控制元件质量不过关,接线和布线不规范,时常出现接触不良、短路等故障,造成生产中断或质量事故。有些系统缺乏完善的冗余设计和故障自诊断功能,一旦关键部件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瘫痪,造成重大损失。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还包括电磁干扰、软件Bug等,需要在设计中给予充分重视。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监控系统通常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这些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然而,受传感器精度、信号传输距离、数据处理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偏差或噪声,甚至出现数据丢失、错乱等问题,给生产控制和质量追溯带来困难。数据的二次加工和挖掘更是面临算法选择、计算效率等技术挑战,亟需在系统设计中加以优化。
(三)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困难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通常涉及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系统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一些企业缺乏专业的维护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日常维护流于形式,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和处理。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现场人员经验不足,查找故障点耗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加之一些关键元件依赖进口,备品备件供应不及时,设备维修周期被进一步延长。维护和故障排除是制约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
(四)技术更新和系统升级的挑战
食品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需求变化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食品加工灌装设备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快速实现产品切换和技术升级。然而,许多企业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通信协议,系统封闭,扩展困难。软硬件升级时常出现兼容性问题,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面对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新一轮技术革命,亟需开发开放性强、易于集成的新一代控制和监控系统。
三、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的对策
(一)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元件
针对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应优先选用工业级控制元件,提高设备本体的可靠性。在系统架构上,引入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关键节点的冗余设计,避免单点失效。在恶劣环境下,还要做好元件的防护,如采用密封外壳、隔离罩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干扰。在软件方面,要执行严格的编码规范和测试流程,有效防范代码缺陷、内存泄漏等问题。通过可靠性设计和测试,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的稳健运行。
(二)优化数据处理算法和用户界面
数据质量是监控系统的生命线。首先要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传感器,并缩短信号传输距离,减少电磁干扰。其次,要研究数据特点,针对性地选择滤波、估计等预处理算法,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对于复杂系统,还可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互补系统不足,挖掘数据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机交互界面,采用直观的图形化显示,并设置合理的报警阈值,为操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的优化,是提高系统使用体验和降低失误率的关键。
(三)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培训方案
设备维护是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明确日常点检、定期保养、大修等各项维护内容和频次,并严格考核执行情况。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可引入虚拟仿真等先进培训手段,让员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掌握关键操作。对于易损件,要制定合理的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协调供应商,确保备件及时供应。必要时,可与设备厂商签订长期运维协议,发挥其专业优势。通过制度建设和培训赋能,提高设备维护和管理水平。
(四)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为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架构要开放灵活,遵循模块化设计理念,减少模块间耦合。通信协议应采用标准化的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便于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软件平台要支持组态化开发,方便用户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同时,要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动态,积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系统升级预留接口和平台。惟有立足长远,突破封闭,才能让系统经久耐用,焕发新的生机。
结语:
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对食品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设计一套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控制和监控系统,需要在可靠性、数据处理、维护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下足功夫。要立足行业实际,把握技术前沿,用创新的理念和严谨的态度,多方着手,系统优化。通过产学研用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食品加工灌装设备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必将有力支撑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方绍军.基于PLC的灌装机的电气控制和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8):131-131.
[2]田园,裴杰,张鑫.基于S7-200smart PLC控制的灌装贴标生产线设计[J].南方农机,2020,51(19):23-24+27.
[3]张柯,张琦.饮料食品定量灌装智能控制系统设计[J].食品工业,2020,41(11):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