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宗芳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宗芳奇,. 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摘要: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人口众多而土地每年却在逐渐减少。可使用土地面积从1997年的一万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到2000年的九千多万平方公里,数字是下降趋势。除了新建设需要的用地量,为了不影响农业发展,农牧的生产养殖,人类的环境卫化,在水土流失治理上要有更大的突破和新的改善。水土流失在我国很多山岭,坡体较多的地区,危害程度比想象的要恶劣的多。为确保降低水土流失造成对土地资源、生产环境等一系列连环反应上的严重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减少水土灾害发生,应在治理存在的问题给以有力的建议和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水土流失危害实施措施生态平衡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一、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1、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仍然很严重。我国气候大部分地区又属于季风性,降雨在每年7、8月份,这个季节都有较强降雨,雨量大且集中,部分地区还多有大到暴雨。水土流失让土壤逐渐恶化,土地变得十分贫瘠。自然灾害也连绵不断。耕地没有能力养育庄稼,减产减量,水土流失对生产的现状有着严峻挑战。

2、山区尤其明显。我国南部的山区分布较多,泥沙从上游被冲刷到下游。泥沙对河流,水库淤积堵塞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可想象,土壤少又被泥沙取代,加上土地荒漠化,无法种植作物,生存问题面临考验。加上对河流的阻断,局部的决堤,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水土流失对我国经济建设影响已经突出。

二、我国长期水土流失治理但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重视水土治理工作,很长一段时期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面对与人类共生存的土地问题时,我们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为打造和谐社会,幸福家园。对水土治理仍要继续前行。下面从几点来说。

1、水土流失宣传力度仍需要加强。由于现代的城里人多向往大山里的天然氧吧,田园生活,便随意跑到山上开荒,不科学的乱采乱伐。不但破坏草木而且影响了生物的自然生长和繁衍;还有的生活在草原上,为发展畜牧业对草原超负荷放牧;还有旅游商业行为的人为毁坏,在草原上搭建,这些对自然的恢复都是不利的。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问题一部分是和人类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
2、对于因地形气候的关系引起的水土流失。在一些荒坡上,因地形等不利因素较大时,自然条件达不到保持生态平衡引起的水土流失,当务之急,发展植被,要有决心改善地形地貌的不懈努力 ,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必要是加强人工力度,建成人工屏障。 

3、人为乱砍滥伐以及垃圾污染,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外在人类破坏活动加剧了生态平衡,使水土流失严重。垃圾让土壤酸碱性发生改变,有些重金属污染了土壤。这些都使农作物产量变低。土地质量遭到破坏加大水土流失的范围。 
三、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在坡面多发生水土流失地段,提高防护强度,依靠科技,合理结合情况,加强管理。人工植被加大土壤吸附能力和抗冲刷能力。
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形原理上开始,在每一阶段都有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按水流运动轨线,打实每一步防范治理。提前预防并以此为主。引入植被弥补措施,变防范与长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2、加强造林的速度。
我国2018年国家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虽然每年我国都会植树造林,也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离我国年度造林1亿亩以上的目标还是有距离的。提高造林速度,是拉开与水土流失的一场赛跑。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面积种植适合当地的防护苗,植被采取多批次造林,多方位造林,争取快速成长并起到固土作用。

3、强化水土保护意识。
宣传力度持之以恒的开展,以宣传片,教科书,影响到每一个人。而且是从小就知道爱林护林的作用。有了意识,才到生活中每一个举动中,都能以小见大。必要时,以法律形式推广,加强法制思想。如《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对为谋取利益破坏水土资源和环境的不法行为。以法律相关罪行处罚。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

4、商业关系与环境处理。

对商业气息浓烈的草原地区,山区开发景区等。在促进经济创收的基础上,一定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过耕不及,过度开发,都是对水土流失治理的不利因素。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利好的情况下,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5、对垃圾的处理。垃圾处理是合理保护土地的另一方式。我国对垃圾分类,把有毒垃圾的分类,就是阻断对土地的污染源。让适农和适工的明确分开,不能相互作用,让工业的原料对农业发展进行毁灭性伤害。

6、传统与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治理水土流失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补充。像偏远地方的治理,各项条件远远达不到发达地区,仅靠大量种植,设备人力都不足的落后情况下,是无法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对这些地区,国家尽力投入更多现代化技术,和必要的人员资金,引流入区。在水土治理的过程,保持对科技和人才上的引用和重视,是帮助当地提高治理水平的有利方式。

结语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盲目无知的资源破坏,和对快速发展经济的追求,却忽略了生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性,生态环境的退化又反作用于人类生存。对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的态度对待,从梳理,到管理,再到治理,各个环节衔接到位。从有的经验到科学分析和参考,每一步都是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取得更大进步道路的明灯。综上所述,控制水土流失,保持生态自然,减少灾害发生。对水土调养,保护山坡植被、气候的改变、美化环境、实现我国的长远目标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梅.关于水土流失治理方法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52.

[2]翁伯琦,王义祥,张伟利 等.强化防控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思路及对策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063-1071.

[3]王福振.新生态环境下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2):196-197.

[4]范春湘.水土流失治理的林业技术对策实践研究[J].绿色科技,2018(2):27-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