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我国的生产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的方案从其问世、发展、完善,到如今的深化改革,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征程[1]。并且无论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从国家的审批力度来看,水土保持方案的最终目标都是非常真实可靠且切实可行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构建完整的防治体系,来实现其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通过对防治体系的不断修正和复核,来使其更好地满足相应的检验标准[2-3]。
1.水土保持方案的定位和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设计文案,而是一个依照相关的法律所编制报批的文本,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因为水土保持方案,不仅依靠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防治的责任和义务,还引用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然后再经过编报之后,由行政部门审批的一种文本。因此,该文本具有非常强的法律效力。第二,对于水土保持方案,我们要依法进行审批或承诺。这是因为该方案对整个工程流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所以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更改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内容,如果一定要进行调整,那么就需要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报批。而水土保持方案的承诺作用,到现在虽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水土保持方案的履约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一旦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任何诚信上的问题,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要义是防治措施体系
2.1防治措施体系
从防治措施体系本身来说,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措施,而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和改进不合理的工程布局,在法律的规定上是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义务,而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是防治措施体系。但是有一些相关人员,特别是刚刚入职的人员,他们普遍认为防治措施体系是依附于主体工程布局的弥补式方案,因此这就导致水土保持的基本方针被掩盖,从而进一步影响防治措施体系的作用和治理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的工作人员认为,预防措施就是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来进行扩大宣传,而这种认识显然也是错误的。因此,如何通过优化工程的布局设计,来降低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工程选线选址、布局的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
对于主体工程选址,选线的限制性规定。水土保持法中明确规定了应避让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与此同时,国家标准中又增添了避让河流两岸以及水库周边依法划定的植物保护带,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等等。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对这些区域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减少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标准规定城市的建设项目要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这其中就包括排水、雨水的利用设施,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相关的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以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2.3工程进入水土保持敏感区,优化工程建设方案的规定
水土保持法中明确规定了当相关生产项目的选址、选线,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时,可通过提高相应的防治标准,优化具体的施工工艺,以及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的损坏范围,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完善建设方案,来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设计方案之前,还应综合考虑和分析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而通过对工程占地,土石方量等方面的全面检查,来调整相应的建设方案。
3.构建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
3.1做到占地范围防治措施全覆盖
不管是占地,还是地表扰动,都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不论是针对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要布置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且即使是建筑物已经占用的土地,也要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预防,进而做到占地范围防治措施的全覆盖。
3.2做到前、中、后的全过程防治
因为在工程建设中, 虽然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造成水土流失是有一定的过程的,所以要想更好的防治水土流失,我们还要做好全程的把控和防治。并且针对一些水土保持方案,它们在编制时,只是说明了如何在事后进行补救,而这种想法无疑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通过施工前、中、后的全过程防治,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首先,在工程施工前,如果该工程对地表扰动范围很大,那我们就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防治。同时还要对施工前集中堆放等环节给予强大的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临时排水、临时绿化、临时拦挡等措施,来防止在异常天气中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最终在工程结束后,我们要通过恢复周边生态环境,来提升土地保持水土的功能。
3.3做到三大措施全面配置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要想更好的防治水土流失,必须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常我们将其归类为三大措施,分别为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因此只有在这三种措施的高度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地发挥水土流失的防治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防治措施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要义,其不仅是各大建设单位的立本之源,还时刻体现着编制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而通过防治措施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确保最终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德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审重点及对工程建设的约束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7(1):19-23.
[1]姜德文.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新对策新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4(2):1-3.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名录研究课题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