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腹症指的是患者盆腔、腹腔或腹膜后的组织和脏器等所出现的急剧性的病理改变,表现出的以腹部为主的症状和体征,合并有全身性反应综合征。老年急腹症病因是十分复杂的,包括穿孔、外科感染和内科炎症等,所以,该疾病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1]。因为老年急腹症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患者在就诊时通常病情已经十分危重,需要及时的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的早期治疗,反之,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危及生命安全等。普通的急腹症只要借助腹部平片或透视等的方式就可以完成诊断,但因为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属于非典型,病因的诊断方面就存在了较大的局限性,为后续临床诊断的工作带来了困难[2]。本研究主要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老年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进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老年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0-82岁,平均(71.8±10.9)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3岁,平均(70.8±1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的统计学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研究者均已经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检查后均符合急腹症诊断的要求;②排除标准:不配合此次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普勒的超声检测仪进行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检测。扫描患者腹部,在扫描前的半小时内患者应使用复方泛影葡胺。扫描的过程中,患者应呈仰卧的体位平扫,根据其实际情况增强扫描。对怀疑消化道的出血病变患者应适当增强扫描的力度。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范围应在膈顶部至耻骨联合的下缘,对局部的病变应进行薄层扫描。平扫电压的参数是 120kV,其电流参数是300mA,扫描的层厚是5mm,层距是5mm,层间隔为3mm。床速设置为12mm/rot,螺距比例是0.8:1,设置螺旋时间是0.5s。检查完成之后,由两位及以上的主治医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联合诊断标准,在确定诊断一致后确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率。
1.4 数据分析 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率分析
病理诊断发现,有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32例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36例胆结石患者、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2种检测方法发现,研究组中各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率分析
3.讨论
老年急腹症是常见的腹部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急性的腹部疼痛,患者应接受早期诊断及紧急处理,根据准确的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所以,老年急腹症临床诊断十分重要[3]。以往多使用X线平片和B超等的传统类影像学的检查手段。但研究发现,该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低。多层螺旋CT检查对老年的急腹症患者检查,可进行大范围的病理信息的采集,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快速的分析发病的原因,对临床诊断十分适于[4]。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中各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CT诊断有较高诊断的符合率,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有较大辅佐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多层螺旋CT的密度和空间等的分辨率较高,且可以密度量化,借助薄层方式进行快速扫描,进而可以发现细小病灶或密度细小变化[5]。其后处理的系统功能十分强大,不但能三维重建横断面式CT图像,还可以立体再现病变部分的空间方位,另外,多层螺旋CT技术很难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主要由于整个检查的过程耗时较短,避免了伪影的干扰。
总之,多层螺旋CT在诊断老年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其诊断率高,误诊率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学华.多层螺旋CT在诊断感染性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1):1565-1566.
[2]陈晓凤.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166-167.
[3]温见春.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36-37.
[4]贾静.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774-1775.
[5]蔡宁利,刘俊方.多层螺旋CT对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17):2806-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