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室内空气污染环境检测技术及治理技术
郭晓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晓元,. 浅析室内空气污染环境检测技术及治理技术[J]. 环境科学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摘要:
与大气环境质量相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室内密闭空间的空气环境质量检测与治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体现,正向促进了环保技术与环保意识、空气健康意识等的大发展,这不仅符合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居民对生活质量进步的标准,也能够展现出人民群众普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在环境领域内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对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检测工作更是对日常生活、个人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室内空气污染环境监测技术及治理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 空气污染;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治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基金资助:

1 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的必要性

室内空气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运用,并且需要人们的重视,这项工作对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室内生活环境的空气品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与人们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孕妇、儿童以及老人、肺部疾病等特殊群体。在不良室内环境中生活,对发育促进、保养、康复有重要不利影响,所以对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组份的检测与针对性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2 室内空气污染的检测方式

2.1 统一的检测设备与标准

现在我国对室内空气检测设备仪器的管理规范还不太完善,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得进行采样与分析的设备和标准不统一,出现的结果也就有所动态浮动差,因此亟需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统一的检测设备与标准,避免存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仪器应用于检测环节,影响检测结果,危害人体健康。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升级优化的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研发新的检测技术与仪器,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另外,应从国家技术标准方面站位,制定统一的室内空气检测技术标准,使得具有检测和检测的机构可以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

2.2 检测布点和采样环节

采样点位的数量要根据室内环境面积的大小以及结构和现场情况确定,这是检测科学性的关键的环节,只有正确选择采样位置才能够正确反映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以及人群在室内的时间长短,采样时间应该在确认装修完成的七天以后进行,要在采样前关闭门窗不少于十二小时,再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于检测采样的细节把控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出偏差,就会对短期内、复检前的判断形成误差,进而造成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够准确、及时地对室内空气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

2.3 建立专业的国家室内空气检测监督机构

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室内空气检测机构,但是部分机构为了经济利益,隐瞒欺骗消费者,因此必须建立专业的室内空气质量巡查、复检、抽检、飞检的政府监督机构,建立专业的室内空气检测仪器校准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规范,严格监督检测机构的各项工作,对违法企业进行严惩,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可以综合检测企业的各方面因素,对相关机构设立信用分惩罚的考评机制,对其进行一定区间段内的市场准入管理。

3 室内空气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

3.1 对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的认识

常规情况下,治理环境污染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中进行调整和完善,采取“源头控制、后期管制”的常态化综合机制。一种市场偏见认为,治理污染应当“手到擒来”“立竿见影”,这种理念是片面的、错误的。尤其是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管控和治理,应当选择适宜的新风、净化、消杀等技术方案,配合检测手段,用检测数据支撑产品方案的落地性,用产品方案保证所得的检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治理区域的环境特点、变化轨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不可“一劳永逸”的使用单一的治理手段,需要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污染的评定标准、治理手段,并引导行业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

3.2 对几种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浅析

3.2.1光触媒净化技术

传统的过滤净化技术只能过滤掉室内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无法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消除,而且过滤后的污染物都需要人为处理,很容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但是光触媒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利用太阳的光线、结合一些辅助用品氧化分解空气的有害物质,在净化空气的同时还有预防和除味的功能,不会产生污染物以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都比较重视这项技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这项技术研发出了对应的净化产品,并且成功投入市场进行生产应用。

3.2.2 物理吸附过滤技术

在常规处理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时都会采用物理拦截吸附法,通过静电吸附和物理拦截吸附等方式实现。静电吸附技术主要是由于其滤芯可清洗、净化效能高、风阻低等特点,大量应用在家居、中央空调等位置中,可实现长周期的清洗维保。物理拦截吸附也是十分常用的一个方法,可以高效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组份,但是其滤芯需要周期性新旧替换,存在一定条件下,所吸附的污染物可能会穿透游离出来,危害人体健康。

3.2.3 消毒杀菌净化技术

紫外线和臭氧对细菌病毒的灭活作用,被人们所熟知。通过紫外线、臭氧对空气中的悬浮菌毒、物表菌毒等进行灭杀净化,其实是不便于在“人机共存”的生活环境中使用的,毕竟高浓度消杀态的臭氧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强刺激作用,紫外线对人体暴露的皮肤、眼睛等有灼伤作用,但是这两种技术在对生物范畴的细菌和病毒是“天敌”,因此在无人日常活动空间内,使用该消杀办法能取得很好效果,在人机共存的工作状态下,要注意机外臭氧泄露量、紫外线漏光清单等性能指标。

3.2.4 负离子净化技术

负离子是空气中带有负电荷的离子,负氧离子对人体代谢过程自由基副产物有很好的中和作用,有空气“维生素”之称。负离子目前可通过人为控制的电物理技术可控量态释放,吸附空气重点悬浮颗粒物后,发生凝并和沉降机制,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但目前对负离子的准确量级测定和激发态副产物等仍需要技术研究,争取早日实现突破。

3.2.5 植物净化技术

目前所常规使用的产品设备的净化技术转化产品,一般都需要后期运维的检查和操作才能满足高效能的使用目标,但受产品使用位置和频率的不同,市场出现了不同声音。在市场同时普遍认为植物在小环境范围下,存在美化和净化的多重功效,因此培育了多种具备吸尘、吸甲醛、吸TVOC等精美盆栽产品。不仅有美观的作用,还可以净化空气。但在实际运行中,绿植的吸附与净化作用相对较为时效漫长,达不到短时高效的生活需求目的,在生活中需要综合考量运用。

4 结束语

根据当下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监管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环保意义。即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起步较晚,但在国内还具有极大地发展空间,重视和提升对这项工作的关注程度,重视检测技术、治理技术的高端人才培养,重视和激励相关专业人员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提升自身专业意识、完善专业能力,不断创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为我国室内空气环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