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引导下,高中地理教师需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建构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创设高效地理教学课堂。
一、巧设课堂情境,展示教学视频
由于大部分地理知识点都需要结合地图、图像进行辨认、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巧设特色的课堂情境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掌握地理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辨图能力。因此,教师需自行整理、设计相关知识点,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根据这些知识点设置思考、讨论方面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快速的融入至学习、讨论的过程当中。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探索中,首先教师需要讲述气压带、气候、风带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不同理论知识点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自行制作气候类型及造成原因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理论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在记录、理解、记忆的过程中掌握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需要巧设教学问题,向比如向学生展示为什么赤道低气压会造成热带雨林气候,并提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进行小组探究。此时,教师需绘制针对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在记忆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求学生自主使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答案,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总,给予学生全面、完善的理论阐释。最后,教师需要传授各个知识点的记忆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并在过程中巩固现有的学习、讨论成果,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深化互动层次,注重思雄发展
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思维分为低级思维与高级思维,-般认为简单记忆式提取事实性知识的思维过程是低级思维,以分析、比较质疑、推断、评价等形式进行深层加工的思维过程是高级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随意,提这样的问题的出发点多是为了配合自已的知识讲解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答案标准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思考、辩论和论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笔者听过的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公开课上,授课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讨论环节。在导人新课阶段,教师展示了。上一节课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回忆并背诵答案。在讲授新课阶段,教师又展示了本课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包括"1.城市化的含义。2.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当代城市化有哪些特点?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问题直接来源于书本,是书本知识问题化。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甚至不用思考就直接在书上找到了答案,然后热热闹闹地回答。表面上看学生积极参与,实际上学生很少思考。教师提这种以课本阅读为导向生成的问题,虽然看似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能否真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三、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要思考怎样实行才会最高效,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课堂效果达到最好。所以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讲解一些知识的时候,适当例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帮助。再比如在学习《海洋资源》时,教师就可以先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比如有没有去过海边旅游?能够回忆当时在海边旅游时所经历的场景吗?我们在生活中会用到哪些海洋资源呢?这些问题的设立并非要让学生全部答上,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互动,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海洋给人类提供的资源和众多便利。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比如海洋在提供这些资源时,作为人类的我们是如何利用的?在利用时有没有一些不正确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会为环境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有一定意义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处于正确的方向,同学能够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起到生活化情境应有的作用。
四、注重方法指导,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立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课堂上应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多问“为什么”“还有其他答案吗?”。例如在讲解选择题时,不要一味地讲解为什么选择这个正确答案,先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其他的答案。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还关注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地理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它强调由“知”到“用”的过程,即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教师在介绍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可以联系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天气的异常来设计问题。教学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当地人口迁移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问题的设计。这样的问题设计结合社会生活,接地气,让学生有话可讲,有内容可探究。
综上,文中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进行分析,从多个视角对教学策略的开展可行性解析讨论,以说明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教师必须认知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改革策略,不断提升高中生地理综合学习实力。
参考文献:
[1]赵莉.探究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87.
[2]冯红飞.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52.
[3]邓承美.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3.
[4]陈婉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