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研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体现——以新密市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为例
韩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杨,. 浅谈乡村研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体现——以新密市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为例[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686.
摘要:
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是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必然举措;是落实上位规划,实现禹寨村美丽乡村、乡旅研学、乡村振兴有效途径。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本项目主要针对“研学基地”产业,计划不同主题、不同班级,组织中小学生的集体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基地。 让中小学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学以致用。
关键词: 美丽乡村乡村研学乡村旅行
DOI:10.12721/ccn.2023.157686
基金资助:

1项目概况

1.1区位概况

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郑州一个小时的经济范围内。距郑州市区52公里,距登封市38公里。离新郑市39公里。到新密市西南18公里。G343国道跨越禹寨村,对外交通便利。良好的地区意味着足够的市场,为本项目的未来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禹寨村属于城市近郊型地区。规划范围面积约2728亩。

1.2上位规划

平陌镇规划将禹寨村定位为“森林体验特色美丽乡村”,延续森林体验特色,大力发展研学产业,建立研学教育基地。禹寨村作为G343进入平陌镇的迎宾入口,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保证乡村旅游规划的完整效果。

1.3要素挖掘

充分挖掘禹寨村的自然文化资源,以禹寨村的主要入口为起点,引导游客依次体验禹寨村特色六岭一坡的景观。充分挖掘禹赛村的田园文化,发挥传统地方特色,吸引回归田园生活的客人。开展研究产业,将观光和教育结合起来的“研学旅行”。规划避开国土空间计划的生态保护红线,避开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栽培经济型作物,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2总体规划

2.1总体定位

以“金色禹寨、知行学堂”为主题,传承了禹寨村大禹文化、禹好善忠孝文化、红色爱国文化、田园文化。是一个集“文化研学、农旅研学、营地研学”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自然田园风貌项目。

2.2产业支撑

为了支撑“研学基地”的产业,将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乡村研学实践教育的新空间载体。展开方式主要是一日观光、多日观光、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配套设施包括文化解说、饮食服务、住宿医疗、文创销售。通过形成饮食、住宿、就业机会、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村集团的收入增加。

研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1)文化研学:禹寨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

(2)农旅研学:农业研究、田园体验、科学普及认知、农食品尝等;

(3)营地研学:森林体验、野外露营、野外探险、亲子互动接触等。

2.3功能分区

根据村域资源分布,将禹寨村分为四个功能片区。综合服务管理区、森林趣味探幽区、生态颐养度假区、田园主题亲子区。见下表1。

表1 分区项目规划一览表

13.png3研学活动内容研究

3.1文化研学

分布在综合服务管理区,包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保护现状的基本农田,维持现状的山体绿色作为风水的屏障。考虑生态性、适用性、美观性。根据现状的地形,进行汇总设计,减少土石的填埋工程量,使其经济适用。包括田园科普体验、历史文化记忆、乡情风俗研学、传统文化教育、生态保育保护等功能,融合禹赛村的乡土文化+中小学教育教科书知识,让学生体验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进行研究、玩耍、学习结合强调乡土和社会科学的真实乡村生活体验。规划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街,强调“仁、义、礼、智、信”传统故事。形成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国学研究。见下表2。

表2 文化研学一览表

14.png3.2营地研学

分布在森林趣味探幽区。包括野外露营、森林教育、森林研究等。加强森林研究的兴趣体验,建设彩色登山道。吸引游客,可以迅速提高人气。建造七色木栈道。规划展望观景平台、恐龙谷、蝴蝶谷,展望效果丰富,开展青少年开拓教育,森林兴趣体验。见下表3。

表3 营地研学一览表

15.png3.3农旅研学

分布于生态颐养度假区、田园主题亲子区,包括农业研究、田园体验、亲子互动等。金色麦田搭配小麦小品,麦田沿着道路铺上小路的栈道,方便游客观赏、摄影,进行农业旅行的研究。重建原农户的庭院,还原禹寨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鼓励村民建立农家乐、农家书店、农家茶室。为游客提供当地的农产品和住宿客,提高经济收入。开展亲子研修教育、陶艺体验、主题公园、餐厅写生绘画、亲子互动。见下表4。

表4 农旅研学一览表

16.png4专项规划设计

4.1建筑专项设计

提取禹寨村历史名人禹好善故居的建筑颜色和形式,以“砖、石、木”混合的结构,构建具有禹寨村特色的民居建筑。建筑物外的改造遵循“尊重民意,尊重文化传承,经济适用”的设计标准,对民房外提出操作性设计方案,使村民的建筑有特色,外部空间环境具有识别性,让游客进入“建筑研学”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乡村建筑之美,回忆历史,回顾灿烂的历史。村民的住宅建筑作为“美丽乡村”系统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2植物专项设计

在禹寨村树木种的选择中注重乔、灌、花草的多层次组合,形成乔木、灌林、攀援、地结合植物的群落景观,注重选择乡土树木种,注重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合理组合重视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结合,重视叶、观花、观果植物的比重。

乔木:银杏、枇杷、金叶榆、广玉兰、红玉兰、圆树、刚竹等。

小乔和灌木:紫叶李、碧桃、石楠、桂花、木槿、海棠、高竿月季等。

地被:黄金菊、山茶、葱兰、红花醋渍草、细叶麦冬、红花醋渍草、常夏石竹、红王子锦带、莲藕、鸢尾等。

4.3配套服务设施专项设计

设施有景观灯、标志牌、垃圾箱等。其中50~100m设置了一处灯杆,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具,灯具上写有“禹”字的特质模型。禹寨村主要出入口和多条路交叉路口,设置道路指示牌和景点指示牌。科学普及或者文化内容解说信息板对游客进行景观科学普及教育很方便。垃圾箱的设置适应了游客的分布密度,主要计划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边缘、主要的人的道路边缘以及公共休息座位附近,设置在50m~100m之间。

5结语

在乡村研究发展的背景下,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开展具有自然教育、文化教育、野营教育的研学基地,帮助中小学生体验祖国的大好山河,体验中华传统的美德,体验革命光荣的历史。该项目是强调旅游和教育的“研学旅行”,将禹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成为研学社会实践教育的新载体和新空间。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