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不断的发展,各方面对林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优化林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1. 造林方法
1.1.播种造林法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合不同树种播种的方法,部分地区采用树种直接播种的方式造林。该方法可以缩短育苗过程,并且操作更加便捷,适用性较高,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森林树种播种。其适用于树种较多、容易发芽的种类。播种完成之后需要保证水分充足,以减少自然灾害对树种生长的负面影响。再者,树种播种方案比较适用于人员活动少的区域,其无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让树苗自由发育即可。树种播种多数采用穴播、条播、撒播方法,为了能够保证发芽率、促进树苗健康发育,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尽可能在春季播种,保证树种快速发育,降低树苗损害率[1]。
1.2 分殖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方法也称为分生造林方法,是一种特殊的造林方法。具体而言,应当选择林木群中营养成分最高、成长最旺盛的枝干,通过截取枝干进行移种,实现造林。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在于林木存活率较高、成本较低、所需时间短。应用该方法的难点在于,枝干(幼苗)想要快速生长需要很多养分,因此,对于移植区域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土地肥沃、营养含量高的区域栽种,使幼苗能够汲取充足的养分,同时造林人员还需要定期为其进行人工供养,以保证其快速健康生长。现阶段,分殖造林包括插条与插干2种方式,多应用于杨树与柳树种植中。
1.3种子造林。这种方法就是将树木的种子直接种在需要育林的地方而不经过培育树苗的过程。种子造林的优点是:更加简捷,节约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造林活动。缺点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①对土壤的湿度有较高的要求,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必须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从我国的情况分析,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比较适宜,除了水分,对土壤的pH值、土壤成分与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②随着某一地区林业的不断发展,蛇、鼠、害虫灾害会有所增加,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尽量选择人类活动较少的地方。③在初期阶段会比较复杂,在播种前后需要密切关注种子的情况。种子造林有穴播、缝插和撒播等多种方式。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抗灾害能力,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
2. 造林管理措施
2.1加强资金的管理
资金管理是营林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实际工作中从三个环节进行工作,第一,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营林造林过程中会聘请很多临时员工进行树木的种植、养护和管理工作,在此环节中控制成本的消耗,加强流动资金的规范性管理。第二,建立资金专项管理手段,减少浪费,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严禁员工挪用资源,依照栽植要求和管理流程,科学申请资金,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支出。第三,加强监督和分层管理,根据我国颁布林业和财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资金的科学化管理监督,建立分层审核机制,如有大量资金的挪用要进行层层审批,保证资金的支出和使用符合营林造林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种植成本,减少资金的浪费,提升林场营林管理效率。
2.2加强林业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和森林防火意识
历史上有许多毁灭性地伤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所致病害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有害的微生物都是那样的让人避而远之,有一种细菌像白衣天使一样,拯救了成千上万快要病死的树木,它叫白僵菌,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用其进行生物防治,主要用来防治松毛虫等害虫。生物防治是一种细菌杀虫剂,不仅可以让害虫得以防止,而且无毒无害,对人畜安全。森林火灾不但会对植被和动物造成致命的伤害,而且还会污染环境造成空气污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所以一定要加强森林防火意识,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组织机构,提高保护森林意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只要发现火星就立马掐灭源头,防止出现大火烧山的情况。
2.3造林管理制度划分
不健全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制约着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我国近几年大力推动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虽然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解决。构建完善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可从下述两点着手。1)具体划分管理责任,构建责任体系,以管理人员为本,分配管理区域,管理人员对属于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林业事故承担责任,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片区加以管理,设立考评指标,包括存活率、覆盖率等,依据考评结构量化管理人员工作成绩,以明确管理人员个人经济收入。2)促进林业运营创新发展。目前,林业产业运营模式较为单一,以传统运营方式为主,种植数量、规模等科学性不足,且无良好的市场规范进行调整,因此整体运营效率不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鉴于此,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营林生产管理,以提升林业产业管理能力。
2.4林地抚育管理
对于部分林业地区来说,为了能够降低病虫害影响,有条件的森林地块可以采用农林间作的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对幼林起到良好的抚育作用,促进幼林健康生长。此外,还需要将追肥和基肥进行结合,科学开展施肥管理工作。随着幼林生长,要特别注重氮、磷、钾相互配合,遇到干旱伏天,尽可能配合浇灌。施肥完毕后,还需要展开松土、除草工作,改善土壤性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让幼林、成林更好地发育。加强病虫害监控工作,构建网络监控体系,如果发现新的疫情,要及时提出防治对策。监测采用普查、高新技术结合,专业队伍治理和群众举报结合,重点林区和一般林区结合方法。特别是重点疫区或林业改造工程地区,需要常年开展动态监测,发现病虫害疫情要封锁,并全面展开扑灭工作[2]。
参考文献:
[ 1 ] 高峰,刘爱霞,陈希文. 探究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2):143-144.
[ 2 ] 靳嵘.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