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
朱梓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梓宾 ,.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 诊断医学,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1.
摘要:
目的:观察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方法: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均施行CT诊断、MRI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 CTMRI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检出率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7041
基金资助: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骨关节病症的代表,恶性程度极高,发病期间可见关节疼痛僵硬、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状况,这也会增加临床救治难度。而早期对症治疗干预,是预防病情进展,增强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核心,即影像学诊断则是现代医疗工作中首要思考的焦点。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包括男患者30例、女患者28例;年龄区间在30-68岁,平均数为(46.60±8.19)岁;病程区间在0.8-7.6个月,平均数为(3.15±0.73)个月。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1)CT诊断。取64排螺旋CT机(参数:电压为120千伏,电流为300毫安,层厚为5毫米,层间距为5毫米,探测器为64×0.625毫米,螺距为0.984:1,重建层厚为0.62毫米,层间距为0.625毫米)执行股骨头缺血坏死检查工作,扫描部位由左右两侧髋臼上缘直至股骨颈底部。

(2)MRI诊断。借助GE1.5T体线圈,要求患者取髋关节体位予以检查。①SE序列。构成冠状面和横断面T1成像,层厚为3毫米,层数为13,TR和TE14分别为400毫秒、14毫秒,FOV为160×160毫米,取2次平均值。②TSE序列。构成T2成像,施行冠状面、横断面常规扫描和加权扫描,TR和TE14分别为3000毫秒、110毫秒,层厚、层间距与SE序列相同,FOV为180×200毫米,取2次平均值[1]

1.3观察指标

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包括Ⅰ期、Ⅱ期、Ⅲ期。

1.4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n=58、%]

21.png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现代医疗中重症病症,是因诸多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股骨头血供障碍,逐步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等问题,但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严重时会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而在病因把控中,可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是由以下病因引起: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因疾病治疗需要服用各类激素药,长期给药模式下会引起代谢紊乱,特别为脂肪代谢障碍,最终导致脂肪异常。②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长期或大量酗酒,导致机体内蓄积大量酒精,继而引起肝功能损伤、血脂增高等表现,若未有效控制则会诱发血液粘稠度高的问题。③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如外力撞击导致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扭挫伤等问题,但由此造成的坏死程度、作用范围则是由血管破坏程度、侧支循环代偿力决定的[2]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呈现症状不典型的特点,于长期活动、负重劳动等条件下,多表现为髋部疼痛,且病变组织密度、结构和健康组织相似,而这往往会对影像学诊断造成影响。若供血中断时间处于6-12h范围内,骨细胞、骨髓细胞及其余细胞会表现不同程度坏死,但不会引起骨小梁塌陷问题,甚至对矿物质水平无任何影响,这也是CT检查漏诊和误诊的首要原因。再者,CT诊断可有效筛查早期股骨头骨质结构、钙化等病变,还可鉴别是否存在微小骨折,但却难以评估骨小梁密度、外形改变引起的骨骼和肉芽组织坏死、病变等问题,继而导致自身临床诊断的局限性[3]

而MRI诊断是以多方位和软组织成像等方式,展现自身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价值,便于对病变组织解剖形态、病理学及生化变化的把控。原因为:若机体存在骨髓病变问题,脂肪信号强度随之出现改变,若缺血时间在12-48d则会引起细胞坏死,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健康组织造成影响,出现充血水肿反应带、炎性细胞浸润等状况,若病变时间在40-60d,则会表现骨吸收、再骨化反应带等状况,于CT检查期间可见斑片状骨质输送区、囊状低密度透亮区[4]。本课题可知,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费运微,李春颖,李波.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4):171.

[2]随义,于兴玲,贾志祥,陈丽,马远博.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8):164-166.

[3]雷荣,马秋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127+131.

[4]徐林,张锦华,王俊.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6,1(09):102-1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