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1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
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2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
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
1.3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
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二、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政策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十分的严重,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缺少足够的重视。从当前来刊,我国在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上缺少相应的法律相关政策,在对生态环境的投资上也不多,缺少对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群体的相关奖励机制,同样也缺少相应的惩罚机制,造成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很难扩大化。
2.2效益差异性过大
森林问题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森林的综合效益,但由于有些地方的部分领导对“发展是硬道理”等的片面错误理解,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导致“重生产,轻环保;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等现象;而有些地方只注重生态保护,不注意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从而没有达到效益的一致性。
2.3缺少林业经营的产业化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可以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森林保护与林业经营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导致表面看起来提高了森林的覆盖率,实质上却对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缺少与林业经营相匹配的市场体系,让林业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阻碍了森林资源重要性的发挥。在林业经营的产权、股份等方面的划分时也缺少可以依据的制度和标准,让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现了偏差。
三、促进林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
3.1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加强林业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林业建设的早期阶段,应制定全面的森林建设计划,全面实现生态旅游,完善森林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林业进行基本管理。
3.2树立生态的发展理念
在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生态改善与园林绿化建设都是核心所在,政府必须时刻本着生态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增强林业与园林绿化建设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也要推动林业与园林功能的多样化。如,在建设林业的时候,政府可大力开展旅游业,或者组织城市居民参与种植,使其提高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
3.3拓宽投资方式与投资渠道
政府要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规划到整体工作布局中,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量,将这个项目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优先安排项目实施。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工业企业和其他社会产业进行投资,拓展资金渠道,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分级别进行管理。不断增加投资规模,设立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确保工程建设中资金的合理使用不受限制。政府还应该与国际接轨,吸引海外投资人士进入国内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当中,利用充足的海外资源为国内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支援。
3.4加强整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资金的整合力度,比如给林业建设部门进行必要的拨款,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部门可以配备相应数量的林业建设队伍,配备更多专业的机械,解决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调节林业生产方式及市场化的管理措施
改善林业的生产方式及市场管理,对推动林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及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与发现更好的解决策略,总结出更为有益的措施,根据相关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
4.1加强承包制度推进
国家可将土地分配给地区,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土地情况,确认当地适宜种植的树木类型,国家给予资金,而后续的树林栽培、养殖、防护等由地区负责,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总结情况。
4.2林业资源转让经营
国家可转让土地使用权,一些企业或个人可依法接管有林地,对林地进行自我管理,在不减少资源总量的情况下合理的开发经营,但自负盈亏。
4.3引导传统农业,发展混农经济
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级生产模式,就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综合利用森林林下小气候、土地、水体、生物资源,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进行农作物包括粮食品种、药用植物、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栽培,使之成为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合理流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相互促进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引导群众开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等,如树—果—药,树—茶—药等,增加群众收入,既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同等重要的,在发展林业生产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林业生产。要寻求“经济发展不应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不应缘木求鱼”的合理措施。实现二者共赢发展是当代林业人追求的目标,不断推进协调两者的关系,推进林区经济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君,张建华.浅谈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J].环球市场,2017(9):157-157.
[2]邓连琴.浅谈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8(7).
[3] 薛利忠.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着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8(1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