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积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适应课程改革,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地理高质量课堂教学影响因素
1、学生方面
(1)缺乏对预习、复习的重视
学生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对于地理相关知识生疏,没有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且没有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意识。所以在学习地理时困难较大,预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动机不足等原因,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不预习。复习主要集中于考试前,由于复习时间滞后,学生对最初所学知识记忆模糊,复习难度变大;在复习时需要掌握知识繁多,容易出现记忆交叉、逻辑混乱等情况,学习效率低下。
(2)地图运用能力不足
学生在学习以及做习题的过程中忽视地图的作用。在辅导学生做作业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与地图相关且不会做的习题时,回避查阅相关地图。学生具备相关的读图能力,但是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地图呢?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地图使用不够熟练,从地图上提取所需知识较为困难,导致没有足够的兴趣去查阅地图。
2、教师方面
(1)导课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多采用复习导入,既可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又可以引入这节课所学内容。但是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动机不足,若只是枯燥地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那么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设计生动形象的导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主要采用教授法,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使用频次明显低,未能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由于教师欠缺对资料的搜集,授课时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多为理论知识,且主要要依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学习效果不佳。
(4)问题设置不合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大量提问,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查,未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二、初中地理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才是课堂的王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正好模糊了学生的王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是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学生没有学习的王动性,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王动性,才是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例如,在进行“工业”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以视频《中国一分钟》作为导入教学,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我是大老板”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选择工业布局点,并结合家乡的工业布局进行分析阐述。这样既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也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学生真正被挖掘了学习的欲望,就会非常王动的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地理知识,所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情境当中发现自己生活的影子,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
例如,在“天气与气候”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如下雨、下雪、刮风、打雷等,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和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设计趣味提问
提升教学问题的趣味性,也是值得初中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与思考之中。尤其是在教学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建立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世界的气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导入中通过设定趣味性情境的方式来与学生展开互动,并创设相应问题。教师可以将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幽默分享给学生:有个外地人去饭店喝酒,服务员问顾客啤酒要常温的还是冰镇的?顾客想着天这么冷,当然不能喝冰镇的,于是就要了常温的,等服务员把“常温”的啤酒拿到桌子上,这个外地人崩溃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东北地区冬天的常温为零下二三十度,通过这样的趣味性问题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较有兴致地听教师娓娓道来,更可以在趣味问题的思考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同时这个课前的幽默问题还会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而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知道了这个幽默问题的答案,甚至还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原来冬天可以这么冷,原来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如此明显。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已经走向深水区,如何增强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国生.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46.
[2]杨立杰,李伟民,由秀.高效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实施中的建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