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于如下几方面:首先,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扩展农业发展空间,将各类先进的农业科技引入农村,帮助农户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1];其次,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令城乡发展得以平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现;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提升农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向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重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的重点与难点将有所变革。目前看来,城乡规划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工作人员应紧扣如下重点,做好各项工作:
(一)协调区域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中心城市,相关工作者应积极放眼于大中小城市,站在区域协调角度上进行规划设计,关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要求城乡规划工作者从城市的形态、功能、结构等方面出发,进行区域协调性的规划设计,令城乡规划建设贴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
(二)协调城乡发展:目前看来城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发展理念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过去的优先发展城市的理念,已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所替代,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时,相关工作者也应紧扣这一工作理念,尊重城市及农村的发展规律,以合理的手段,促进城乡的协调化发展[2]。在此过程中,尤其应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设计,从产业、居民生活、文化风貌等方面着眼,为城乡居民营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令城乡发展得以协同并进。
(三)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现阶段看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的环境,为大众建设安全且宜居的新时代城市。对此,城乡规划者应做好统筹设计,不应仅将目光局限在扩展城市的空间上,应不断采取措施,解决城市运营效率低、内部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令城市内部结构变得日臻完善。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助推力。目前看来,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城镇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乡规划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一)结构布局缺乏科学性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进步,很多大城市借助自身优势,广泛吸纳来自于各个地区的资本及人才,实现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物价、房价、教育医疗费用的持续提升。目前看来,农村人口融入大城市的难度仍然较大,城乡发展极不协调,很多中小城市适于吸纳农村人口,但人口容纳能力却十分有限,服务能力也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完善,能够提供给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也较少,这显然是一种不够合理的结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及城市的稳步发展,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二)公共设施建设落后
城镇化建设推行以来,农村城镇区域的电力、医疗、教育条件有了明显的进步,大众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但目前看来,农村城镇中,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设施,建设得依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农村及其附近的水利设施存在诸多问题,如年久失修等,其性能水平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限制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城乡规划建设本就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改善,因此农村的教育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条件落后,种种原因导致优质人才普遍不愿意扎根农村,影响了城镇经济的顺利增长。
(三)资源环境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例如,目前看来,农村土地利用率相较于城市较为低下,闲置土地过多,且土地的集约化程度也不高;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农村中,土地资源分布得较为分散,且多数土地都被用于建设住房,资源问题较为突出,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此外,相关工作者在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并未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城乡规划建设者过于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保护,导致污染问题不断加重,现阶段看来,该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问题,农村环境因之而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也降低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此,相关工作者应加强规划布局,着力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力求提升城乡规划、城镇化建设质量。
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策略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城乡规划建设质量,相关工作者应着力完善对城乡规划体系的设计,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群发展,利用城市群轴,进一步带动城镇化发展。具体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不断提升城市中心群的支撑能力,令其实现综合化发展。如,应加强对区域重点城镇密集区的建设,为中心群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助推力;其次,应最大化发挥城镇中心群的带动作用,在发展进程中,应尽可能协调好中心城镇、城镇新区及城镇组团之间的关系,加快城镇新区发展速度[3];此外,还应持续提升郊区城镇的连接作用,将经济稳定的郊区小城市逐步发展为中等城市,将郊区经济基础较为扎实的小城镇发展为小城市,显著提升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如各类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构建新型现代城乡规划体系,助力城镇化建设及城乡规划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应合理规划城乡发展,尽可能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城乡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尤其应发挥好引导作用,以政策、资金手段鼓励城市发展,逐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应加强对各类现代化、工业化理念的学习,逐步助推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应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应加强对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更为和谐的环境,同时还应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令农村人口顺利转移至城市之中,提升农村劳动力利用效率,之后逐步将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移至农村,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共享体系,为大众营造更为舒适、宜居的城乡一体化环境。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解决城乡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生产要素流动速度,令城乡实现统筹一体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应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从规划体系设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令城乡实现平衡发展,带动城乡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斐.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推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J].产业创新研究,2022(01):66-68.
[2] 刘根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策略探究[J].江西建材,2021(09):262+264.
[3] 梁智允.探索城乡建设中城乡规划的重要意义[J].房地产世界,2020(1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