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探究
于凌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于凌峰,. 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探究[J]. 林业研究,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增长,同时使得我国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这样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在产业化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我国的各个行业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并且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纳入重点,其中林业领域的相关工作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所以对于林业领域中的造林技术以及保护措施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林业领域的保护程度逐渐加深,对于国家提出的法律法规以及保护政策进行了积极响应,对林业资源有效的保护,能够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当前时代下林业造林技术的分类进行研究,并介绍有效的林业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造林技术;保护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基金资助: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的建设也不断深入,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人们活动的不断加剧,也使得生态环境变得越发恶劣,尤其是在林业领域中的破坏非常严重,过度的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发恶劣,如今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进入新时期以后,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林业资源作为非常重要的保护主体,对林业造林技术以及林业保护措施工作应当提起重视,切实开展相关的保护举措,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造林的技术分类

1.1 林地的规划措施

要想使林地能够得到可持续的生长,我们就需要对诸多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确保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相互协调。其中需要对种植林木的土地条件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地貌资源能够适应林木生长。同时还有要以当地政府的经济实力和规划目标为依据,对林木用地所占有的面积、施肥程度、种植技术等内容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最适合林木生长的地质条件需要土壤足够肥沃,且地势应当平坦。

1.2 造林的两大措施

1.2.1植苗造林

对原有的林业资源进行砍伐以后,重新栽种幼苗的过程叫做造林,因此采用植苗造林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选择的幼苗,应当根系足够健壮,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应用这种方式进行种植,可以使幼苗生长更加稳定。可以用原生苗进行种植,也可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繁殖幼苗和移植幼苗。如果当地的地理条件本身就非常良好,那么可以用野生幼苗进行种植。造林以后需要对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适应当地条件。造林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幼苗在运输、移栽等过程中不会出现破损,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增强造林效果。

1.2.2播种造林

对原有林业资源采伐以后,用播撒种子的方式进行林木造林。这一过程要求对种子生长情况进行严格管理,监督好病虫害问题。对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当发现颗粒大的种子有较高成活率时,可以在此地进行播种造林方法。应用播种造林方法,需要确保当地的土壤条件满足需求,有足够的湿度。并且通常要选择人口稀疏的地区种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种子播撒之前要进行有效处理,确保种子的活性并且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问题,且能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

1.3 清理技术

林业造林过程中,要想使林木的发芽率与成活率得到提升,那么就需要做好清理工作。清理技术可以使林木对当地的土壤条件更快的适应,如果当地条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清理技术进行改善。清理技术主要是对土地中的杂草进行去除,能够使土壤的透气性以及保水能力增强,使得土壤的温度能够更加适宜,从而促进林木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1.4 补栽以及抚育技术

通常情况下,进行林业造林时,需要持续半个月左右,当造林结束后,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明目的生长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出现幼苗未发芽,那么要立即将幼苗或栽种的种子去除,重新进行补栽工作。保证树木幼苗稳定生长的另一重要举措是进行幼苗抚育管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浇水,灌溉浇水量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制定,当幼苗发芽后的一个月需要对周围的杂草进行去除,并进行幼苗抚育,保证幼苗生长的区域内没有杂草。在之后的每年需要进行两次的除草工作,同时施加肥料,控制好病虫害问题。对幼苗进行抚育,一般在发芽后的三天就开始进行,需要对原有土壤进行延伸,并覆盖一层新土,这样可以使屏幕生长更加健康稳定。

2 林业保护措施

2.1 完善林业资源保护的管理制度

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当中,林业是重要的主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林业资源可再生性特征非常突出,但是其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应给予林业生态效益充分的重视,有效确保生态平衡。政府部门必须出台较为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避免林业开采过程当中违规作业,对奖惩制度合理设立,严惩违法开采林业资源的行为,达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良好效果,有效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认真落实林业资源的科学配置,严格控制损耗问题,合理调整林业结构,使林业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2.2 提升有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依照当前国内林业从业工作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很多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亟待提升,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林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使其专业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林业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工作当中,使林业种植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强和高校合作,引进专业人才,不断扩充林业从业人员队伍,使其林业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林业保护意识,为林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注重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过度消耗林业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森林资源发展过程当中。如森林火灾发生时会使得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对生态系统破坏性也非常巨大,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所以在保护林业过程当中,必须要认真落实防火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水平,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扩大森林防火宣传,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将防火措施充分落到实处。林业部门在森林防火的过程当中,应当构建消防站和隔离带,将各项防火措施认真落到实处,定期开展防火演练,提高防火应对能力,避免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也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为了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林业资源势在必行。在之后的林业资源的建设中,工作人员应该科学系统地选择幼苗、因地制宜地选择树木的种类,增强每个人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并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浅谈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21):73-74.

[2]张唯佳.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3]李思勤.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4]姜兴艳.湖南楠木次生林林分收获表与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