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那孜古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那孜古丽,. 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摘要: 托里县是新疆塔城地区重要的牧业大县,受到客观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托里县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了现阶段草地资源的基本概况与监测情况,结合草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剖析得出草地资源监测信息化水平、保护长效机制、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大草地资源监测信息化程度、构建完善的草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及强化草地资源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草地资源监测;生态保护机制;可持续利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基金资助:

一、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的现状

(一)托里县草地资源的基本概况

托里县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草地类型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等,各类型植被覆盖度不等,覆盖度最高的有温性草甸草原,覆盖率高达30%-65%,山地草甸的覆盖率是55%-80%,低地草甸是30%-85%。大部分草地资源用于冬场与春秋场。

(二)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情况分析

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严格按照《国家级草地固定检测点场地设施建设方案》中的各项要求,监测区布局划分共分为常规监测区、永久观测区、刈割区及科研试验区的四个区域。监测点分布方式为平均每个草地大类布置2个以上监测点,重点草地类型不少于1个监测点。按照不同类型草地资源,现阶段草地大类监测布点共有33个,其中温性荒漠的监测点数量高达14个。监测点标识标牌按照区域划分进行了分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托里县草地监测布点主要采用遥感和实地监测方式,运用该技术能够准确获取监测点的大量数据,便于及时搜集草地动态变化信息,不同季节与年份的草地量等,通过掌握基础数据能确保提供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与方案,以此保护当地的草地资源。

二、托里县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草地资源监测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近几年来,托里县草地资源利用情况随着监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纵观信息化程度而言,遥感与实地监测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化,主要由于当地草地资源类型丰富,不同类资源是否应该应用不同的技术、构建各自数据库等仍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与牧业等领域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为草地资源监测工作带来新型技术,如AI无线自组网通讯技术、GIS、GPS等一系列技术与草地资源监测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托里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较窄,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草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不够完善

根据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点相关数据,当地部分草地资源出现严重退化,沙化速度持续加快,草原面积与产草量不断降低,严重破坏了托里县草地生态系统,甚至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上表现共同反映了托里县草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未构建,一是托里县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相关制度仍不到位,宏观层面引导工作不足,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二是草地资源实际利用层面缺少全面化的方案制度,如载畜量的确定缺少动态化调整方案、过度开发草地资源的行为未及时制止、围栏封育措施计划制定未结合畜牧业与当地居民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等。

(三)草地资源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平需进一步强化

近几年来,托里县依托草地资源开发地方旅游业,虽然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旅游业的大力开发与外来游客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资源破坏力度,对于资源利用造成的破坏行为,当地并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可见草地资源生态修复与进一步建设工作对于可持续利用与开发至关重要。目前,托里县地方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仍较小,后期修复能力较弱,导致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后期修复保护出现脱节的情况。另外,托里县管护技术无法支撑长期的开发利用,技术团队专业化水平与作用发挥并不高,加之托里县监管机构在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监管力度不足,多方面因素导致草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时出现大量资源破坏等情况。

三、托里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一)加大草地资源监测信息化程度

推动托里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利用当地已建成的有线电缆、光缆、卫星通讯基础上引入AI技术,如在现有的监测点安装摄像、传感等功能的智能读卡芯片,将搜集到的数据运用遗传算法模型加以计算,经过数据清洗、抽取、叠加等分析,所得结果汇总至服务平台与数据库之中。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结合托里县草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如托里县温性荒漠、温性荒漠草原的监测点设置还应进行一定的调整,部分生态脆弱区加大遥感、定位等多项技术的运用,通过搜集数据与采集图像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获取准确的监测信息与资料,不断提升草地资源监测信息化程度。

(二)构建完善的草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托里县草地资源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离不开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制定完善化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是关键所在。一方面,托里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结合当地草地资源情况,制定出持续利用的宏观指导性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如制定动态化的载畜量方案、种植人工牧草、强化实施围栏封育等措施;另一方面,地方部门联合当地牧民在现有草地资源基础上,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如借助现有草原自然景观开发景观旅游;有计划地种植人工牧草,开发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其他旅游形式,避免过度开发影响当地草地资源的生态保护。

(三)强化草地资源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平

结合现阶段托里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有必须强化生态修复与建设力度,一是加大草地资源管理。确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前提是树立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充分利用补播改良、补播灌溉等技术,恢复当地草地优势种的植物群落。通过现代化技术软件和设备的应用,加大草原生态修复建设;二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做好各项生态监督与监测工作,定期对技术团队进行培训,地方政府应为监督部门制定相关任务,使得技术团队与监管机构能发挥各自作用,在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之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总而言之,本文围绕托里县草地资源的情况,从草地资源监测与可持续利用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现阶段托里县草地资源监测工作有所强化,已引入部分现代化技术。但可持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未来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应加大监测的信息化程度、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强化草地资源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平,推动托里县草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科学化推进。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