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民商法的建立及完善,是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崭新时代背景下,探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民商法的重要价值,对于把握民商法的现实应用意义,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彰显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民商法的相关内容,分析了民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一、民商法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调解民事与商事之间的纠纷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民事与商事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正确解决民事与商事之间的问题,有效化解民事与商事之间的纠纷,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由于社会资源在民商活动中分布不均衡,如何使市场参与者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民事、商事活动参与者无法避免的问题,也是民事与商事之间易产生利益冲突的矛盾点。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利益冲突,会催生民商事活动中出现违规行为,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与平稳运行。
民商法的制定与应用,为市场中各种活动提供了行为标准与范例,同时对民事与商事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调整,通过法律条文的规范,使民事与商事之间的活动控制在合理调动范围内。民事与商事之间可控矛盾点的存在,也有利于从事民商活动的双方主体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从而有助于双方更好地达成利益目标。
(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共价值
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契约至上是主流,反对干预。但是伴随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价格、市场垄断、公共利益维护、私法强制让与或强制豁免必要的公益或人身法益等行为,导致政府必须主动出手调控,而调控手段就是法律、法规、规章、行政指令等。适当条件下实现刹车机制,一票否决,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共价值,这才是建立运营“自由市场”的真谛。只有在公法框架下的私法遵循,随时注意管制红线,才能协助企业在交易空间中完成有效率的安全自由交易,减少法律风险,确保交易真实。
对于商事交易中的具体行为,是否涉及公法与私法交叉,这是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具体论证的,可能需要结合当时的国家法律政策、政府文件、国际公约或条约、交易对于第三人的影响、交易的目的和法律后果等等综合评估判断。通常来看,对于商事组织的所在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交易行为,包括大型企业公司内部治理、跨越行业的并购行为、投资行为、涉及进出口贸易的交易行为、对于交易主体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交易行为,以及涉及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重要的公共服务企业、基础设施企业等等,都是需要重点对公法管制和私法自治关系给予平衡考虑和评估的。事实上,对于重要商事交易,进行完整的法律尽职调查和履约风险评估,是实现该交易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因此,充分了解民商法的内涵并遵循民商法的条文规定,有利于在遵循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共价值的前提下,保障商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合理调控社会资源分配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调控并充分利用,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基础。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时,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但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可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的关键性资源具有稀缺性,企业对这类资源的抢夺易催生不良竞争与矛盾冲突。民商法通过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为企业间矛盾的调和解决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利于实现竞争企业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减少冲突,助力市场平稳且良好发展。同时,民商法的应用,对于社会资源具有宏观干预的特征。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等政策,能够使企业对资源应用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安排,使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此外,在社会资源调控过程中,民商法以法律形式对资源调控问题进行了规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要求各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学会遵守,能够尽最大可能地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市场经济运行具有良好的秩序。
二、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一)民商法明确交易双方应负的责任
民商法针对我国现行的民法侵权交易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限制的相关立法措施,并以此措施来有效保护我国侵权交易买卖双方的一切合法权益。商家有一定责任与义务,将商品的真实服务信息及时告知广大消费者,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知情权;同时,民商法中还通过对买卖双方合法权利与合同义务的规定明确进行划分,及对第三方的有效监督,提高了双方交易的安全性。此外,对提升交易双方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消费维权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民商法约束与规范交易双方行为
在民商法中,对商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条例,规定商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如果擅自泄漏,将要担负一定的法律责任;民商法对商家商品质量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条例,规定只要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且消费者能提供证据,就可以申请退货,如果因此造成消费者损失巨大的情况,将保留消费者追究商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民商法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及安全性
保障交易的公正性与安全性,是民商法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民商法的法律法规也与时俱进地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关注度的不断增强,民商法中对于交易安全与公平原则的体现,更加贴合实际交易情形。民商法对于社会秩序价值的指引,是以公平正义为首要原则,通过正义的社会秩序设置,保障民事、商事活动在稳定公正的社会秩序下安全开展。安全是秩序的核心内容,交易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与交易安全有关的一切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民商法的立法执行为创建安全交易环境提供了司法手段,切实地满足民事主体和商事主体的权益,保障了交易及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实现了交易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交易在人们购物中的比重逐渐增大。不同于现实中的交易,网络交易具备很大的虚拟性,人们在虚拟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基于这种情况,民商法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商家要以商品的真实价格出售,不能虚高,消费者也需按时支付,进而双方达成交易,交易双方实现了货币和商品的等价交换,保证了网络交易的公正公平性;民商法还会根据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程度来进行合法判定,双方只要有一方提出质疑,就有上诉的机会,进一步保障了双方的权益。
结语
民商法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法律基础,其建立完善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探析,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民商法与民事主体和商事主体之间的联系,切实彰显民商法的重要应用价值,充分发挥民商法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覃超鹏.分析新形势下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8(28):56-57.
[2]徐莉.论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J].法制博览,2017(13):224+233.
[3]尤茂蔚.试析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J].法制与经济,2015(19):130-131.
[4]叶鑫.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的有效路径分析[J].法制博览,2019(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