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毛欢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毛欢欢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摘要: 本文分析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整合资源,提高品位,打造精品为出发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资源优势;问题;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基金资助: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 距承德市区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1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该景区在享受大好前景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本文就该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和保护措施。

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优势

(一)自然气候独特

塞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罕坝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均无霜期60天,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虽地处华北,靠近京津,但其气候特点知与东北大兴安岭相近。夏季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冬季寒冷,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如此独特的气候,再加上优美壮观的森林草原景观在整个华北地区均属罕见,实为夏季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冬季滑雪狩猎的理想之地。

(二)自然景观丰富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地形上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汇处,在植被上处于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因此,造就了这里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公园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微观自然景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三)人文景观众多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地方在距今300多年前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木兰秋狝”,共举行了105次。1690年,这里还发生过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如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翠花宫等,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四)满蒙风情浓厚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相连、这里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游人到此,可以品尝各种满蒙风味的饮食、小吃,参与满蒙民族的赛马摔跤、敖包会等系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这也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于其他森林公园的特色之一。

(五)野生动植物繁多

塞罕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坝在动物地理上属华北、东北和蒙新三个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在植物地理上,不但是内蒙古、东北和华北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而且有西北和达乌里成分,因此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兽类11科,25种;鸟类27科,88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二级5种,省级2种。国家保护动物兽类有马鹿、黄羊等;鸟类有灰鹤、苍鹰、红脚隼、黑琴鸡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猪、猞猁、狍子、艾虎等;鸟类赤麻鸭、绿头鸭、环颈雉、骨顶鸡等。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花卉植物:金莲花、银莲花、二色补血草(干枝梅)、翠雀、映红杜鹃、锦带花、胭脂花等。药用植物:金莲花、细叶白头翁、升麻、草芍药、黄芩、柴胡、剌五加、野罂粟等120多种。山野菜植物:蕨菜、升麻、小黄花菜、蒲公英、河北大黄等。酿造果酱饮料植物:秋子梨、楔叶茶藨子、山杏、沙棘、东方草莓等10余种。草原退化指示植物:百里香、地椒等。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云杉、黑松等。

(六)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距首都北京仅460公里,距旅游名城承德市仅240公里,交通方便,柏油路直通公园内部。从北京市乘汽车用6小时,从承德市乘车用3个小时可抵达。不久的将来,将开通北京至塞罕坝的旅游航班届时从北京到塞罕坝仅需15小时。公园通讯发达,已接通光缆,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目前已实现微机联网。水、电及其他基础设施也完全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和客商投资开发的需要。

(七)景点资源优良

该公园有着著名的景点资源,塞罕塔位于海拔1800公尺的东坝梁顶,七星湖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素有“黄金小三峡”之称,是陕南最大的人工湖。景区内汉王古镇雄立江边,荔枝古道奇险依然,夕阳斜照渔歌唱晚;罕见的“太白幽境”,参天古楠为世之奇珍;“水帘洞”流珠滴翠,钟乳石奇形怪状,是观光、垂钓、休闲、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康熙点将台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登台四顾,绿海波涌,凉风习习。颇能领略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只不过三百年前的清军将士如今换成了整齐划一的落叶松。

(八)盛产特产

该景区盛产板粟和糕点。河北板栗以颗粒饱满、香甜、皮薄、适于糖炒等特点著称于世,在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天津甘栗”之名而久负盛誉,是河北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较大优势的土特产品之一。其产量、出口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糕点名目繁多、味道别致,堪称珍奇品种,如十八件、龙井饼、蹦蹦酥、萨淇玛、七星点子等。东陵糕点的造型、品种、味道别具特色。

二、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该景区的发展日渐暴露出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水平低、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植被恢复难度大、管理体制机制及模式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注重采取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走社区共管的发展道路等有效建设和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些河流和湖区旅游资源遭到破环,河面出现大片垃圾,水体生满海藻却无人管理,风景将成为另外一道“风景”,草原上垃圾几乎随处可见,大大污染该景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以浑善达克沙地为源头的日益严重的沙尘暴不断侵袭着京津两市,给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该景区部分资源也出现小面积的沙化现象。

(二)配套旅游设施设备不达标

在该景区内,没有三星级的宾馆,室内供水系统不够完善,夜间短时间供应有热水,其它时间均无。没有较为高档的娱乐设施,露天场地不能够满足一些客人的需求。餐饮卫生条件差,没有相应的星级评价制度加以约束,几乎无人管辖。

(三)旅游服务水平整体不高

举骑马游玩项目这个例子,该项目承包给当地的牧民,原本规定,一个马夫负责两个不会骑马的游客游玩,有些马夫就会出现一个马夫带完四个游客,马夫无法做到周全照顾,只有减少路途,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呆好长时间,像这样的服务必定遭到游客的投诉。再如,一些旅游商品供应者卖给游客商品价格过高,或出现缺斤少两,导游素质也不高,出现一些常规的问题无法向游客解释的现象等。

(四)风情民俗活动项目太少

一些游客渴望体现和当地的牧民一样的生活,如喝茶,唱歌,跳蒙古舞等,有的只是现场观摩,或是肤浅的参与,玩得不够进行等。

三、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应对措施

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近些年来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整合资源,提高品位,打造精品为出发点,就该景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选对措施是关键。我们应坚持“保护与建设相结合、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各种保护性措施恢复植被,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如加强宣传教育等。再者就是加强污染治理,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如景区要有足够的厕所、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供游人使用,加强监督,杜绝垃圾乱。扔、随地便溺等污染环境的恶习。

(二)综合规划,合理开发

景区的规划要综合考虑,立足生态旅游,多搞观赏性和服务性的建筑,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要同旅游环境协调,给游人一种“视觉美”和“心理舒适感”。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有生态保护措施,如做好物种的转移和引进工作.保持景区的物种多样性。

(三)加大基础旅游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后盾和保障,该景区可以通过政府申请或贷款、外商直接投资或项目融资等多元融资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开发专项旅游产品等,所有款项专门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丰富风俗风情游

该景区应该针对自己独有的资源特色,除了 举行内蒙古特色篝火表演,举杯畅饮,高歌狂欢,吃着烤全羊,跳着民族舞,还可以多开发一些让游客体验当地民风民情的项目,如摔跤、狩猎等让游客充分体验无穷趣味,或者是开发一些专门体验内蒙古民族风情的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 周福成,于士涛,曾利民.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虫害分布特征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 2007,(03) .

[2] 康春国. 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地理及植物分析[J]. 森林工程, 2003, (03) .

[3] 胡振天,房利民,鲁艳华.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 2005,(05) .

[4] 2010塞罕坝自助旅游攻略路书 http://www.doc88.com/p-98773712995.html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