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基层林场承担着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责任,是生态建设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基层林场获得了系列的发展成果,在经营管理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持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林场经营仍然存在问题。研究基层林场经营状况,分析其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有利于基层林场职能的发挥,对生态建设、林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基层林场经营状况
(一)现状
在基层党组织和林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基层林场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林业人员思想素质,有很多基层林场定期组织现有集中人员学习党的新思想理论成果,全年开展多次主题党日活动。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不少基层林场完成了多份责任书的签订,如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工作目标责任书、禁种铲毒工作责任书等,并建立了专业化的森林火灾防治队伍,开展了全面化的火灾隐患专项排查工作以及虫情调查普查工作,同时进行了定期的巡检,对种植毒品、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有效处理,还对违法分析进行了严厉打击。在森林经营方面,国家为推动林业发展向基层林场发布了相关的建设项目,而大多基层林场基本圆满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具体包括林改培、补植补造、修枝割灌等,并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与验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贫困林场道路不通畅的问题,很多基层林场开展了路基拓宽工程的建设,并保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程验收与审计结算工作。在协调资源保护与群众生活的关系方面,部分基层林场对自然保护区原住民进行了动态核查,同时协调处理了保护区内存在的难点问题。在安全生产方面,越来越多的基层林场开始重视森林防火、地质滑坡预警、暴雨灾害预防、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等的生产安全,明确责任范围,制定了目标清单与任务清单,有计划地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工作,落实了整改责任。
(二)问题
1. 森林结构科学性不足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森林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体系,因此基层林场普遍存在森林结构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存在低产林多速产高产林少、针叶林多混交林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普通树种多珍惜树种少等现象。而森林资源种类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其资源利用率下降。
2. 林场经营困难
虽然基层林场的生产力与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在落后经营模式、低素质林业人员的影响下,其经营管理难度增加。一方面,落后的经营模式并不符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现代营林理念,难以满足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低素质林业人员不具有现代营林知识,也没有掌握现代营林技能,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林业岗位需求。而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苦于基层林场工作环境,并不愿意入林场生产一线。
3. 依然缺少资金投入
资金是基层林场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无论营林基础物质购买,还是人员培训,亦或者是林业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从宏观角度来看,尽管国家与地方为促进基层林场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但已投入的资金对于基层林场而言仍旧有限。不少基层林场尚未形成合理的资金分配结构与以资源类投资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难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
4. 风险保障机制欠缺
基层林场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风险,如病虫害风险、火灾风险、违法风险等。要实现对这些风险的有效规避,就需要基层林场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部分基层林场并未注重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也不重视风险排查工作的落实,从而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火灾未能及时扑灭、滥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等情况。
二、基层林场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健全经营管理体系
基层林场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健全自身经营管理体系。其一,健全森林资源培育体系。根据林木功能,以径级为指标对森林资源进行定向培育。在此过程中,做好全面性的培育规划,同时站在专业生产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林木生长周期、多样性及其附加值等进行充分考虑,明确把握不同林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向培育调节森林结构,提升其合理性。其二,健全生态环境改良体系。采取农业、生物手段改善营林区域生态环境,如控制森林密度、引入虫害天敌等,并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经验优化传统营林模式,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举,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三,健全后备资源发展体系。将荒山、荒地、沙地等作为后备资源,制定有效的后备资源发展计划,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二)合理规划经营方案
基层林场为提升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合理规划经营方案。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根据林场所在区域的物候条件与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具体经营情况,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中长期规划经营方案,方案应包括如何科学选择营林树种、如何有效应用现代营林方法、如何划分营林区域、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如何对已有森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等重要内容。
(三)优化已有资源结构
基层林场为增加森林资源的多样性,有效解决当前资源单一化的问题,有必要对已有资源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林场规模与地方地理环境、物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当前的森林资源比例为基础,进行适当的结构调节。例如,删减低产林面积,增补速产高产林面积;缩小单一针叶林覆盖范围,增补混交林阔叶林覆盖范围;改善中幼林生产环境,加快培育成熟林;适当引入珍贵树种,使其与普通树种形成良性竞争。
(四)实现分类经营
基层林场为达到经济、生态的双重效益目标,有必要实现分类经营。对于商品林,以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经济效益高、生长速度快的林木,并对具有生长周期长、利用率低的天然次生林进行合理改造。对于生态林,以自然环境保护与调节生态环境为基本准则,重视林木生长的长期性,强调日常培育与管护,并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生态林结构,以发挥其生态功能。
(五)打造信息化监测系统
基层林场为获取全面性的森林资源信息,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有必要打造信息化监测系统。在此过程中,引入无人机、监控设备、计算机等必要设备设施,通过远程监测获取实时的环境气候信息,了解林场病虫害、火灾隐患、滥砍滥伐行为、非法占地等重要的经营管理信息,以此作为林场经营管理决策的具体参考依据。
结语
基层林场不仅要看到自身在经营管理中所取得的成效,也要重视自身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基层林场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实际,深入分析并解决自身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改善自身营林观念,优化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健全现行经营管理体系,适时适当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涛.基层林场现阶段经营状况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措施[J].北京农业,2015(9):96-96.
[2]郭敏.基于发展理念下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9(2):66-69.
[3]赵兴秋.浅析林场经营管理发展的措施[J].花卉,2019(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