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园林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策略探
​张言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言峰,. 古建筑园林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策略探[J]. 中国环境保护,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古建筑园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保护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园林受到破坏,其数量也在逐渐的减少。多年来,即使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园林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现阶段面对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关键词: 古建筑园林;保护与修复;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意识不断增强。古建筑不仅可以带领人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还能让后代子孙对古代先辈进行敬仰,尊重历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古建筑园林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坚持,才能确保古建筑园林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古建筑园林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理念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经历了从个人到环境,从地区到整个的发展过程。自193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古迹地标理事会发布了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宪章、公约、宣言、决议、建议等。与保护古代建筑园林环境和历史园林有关的文件主要包括1964年通过的关于保护和修复私人场所的《威尼斯宪章》、1972年11月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以及1976和1982年的历史区域的保护及其当代包括《内罗毕建议》、1987年关于保护古建筑园林的《佛罗伦萨宪章》、1987年关于保护历史村落和地区的《华盛顿宪章》、1994年关于保护历史性建筑物的信息0010010、1994年关于保护历史建筑古迹和历史遗迹的环境保护的01031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发展已从最初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单一体系转变为从强调城市价值出发的对整个城市历史环境的多层次保护体系,从只注重单一建筑物的文物,到对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整体的重视,历史园林不只是与某一建筑物相联系,是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相分离”。

二、古建筑园林保护与修复需要坚持的原则

(1)古建筑园林保护与修复中要确保其真实

为了确保遗址的美感和历史价值,在修复之前需要进行实际的考古和历史分析,并且必须使用原始的信息材料和科学文献作为参考材料,以确保最大程度地保证恢复的真实性。真实性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当时想表达的思想和社会水平,并且在历史环境中必须尊重相关的时代信息。

(2)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修复中要具备动态的视角

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修复必须尊重其发展和演变的各个阶段。迄今为止保存的各种的保护与修复实际上都包含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不能只是对某个时代的结构要素进行单独的恢复,必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研究、挖掘和选择。

(3)古建筑园林保护与修复中要注意整体性

在保护和维复的过程中,应注意整个环境的融合,不仅要隔离内部或部分景观要素,而且还要将保护对象置于整个街区或区域的水平上。同时,必须坚持城市的形式和适宜性。

(4)古建筑园林保护与修复中要结合实际

在使用古建筑园林时,有必要考虑是否超出了环境容量的允许极限,以防止由于使用不当而对景观造成损害。在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园林时,应优先考虑公众的需求,有必要在环境能力范围内合理控制游客人数,以免影响历史氛围。

三、古建筑园林的环境保护和维复策略

在正常情况下,测绘材料被用作保护和恢复历史环境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实际上历史环境与古建筑之间存在差异。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讨论和积累,在一些文化遗产园中安装了测绘材料,但在古建筑园林中,测绘材料并不多,即使是国家级文物或者是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完好的环境测绘材料的也是非常的少的。所以,很难在古建筑环境保护和修复中提供充足的依据,所以,在对古建筑园林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保护原始状态

为了追求与古建筑园林的原始形态相像,对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维护复是以历史数据为前提条件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历史材料而增加了修复工作的难度,所以,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都尽可能地与历史形态相像,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结构中的材料、方法和技术。例如,在古代建筑园林中辅助道路的修复中,大多采用了方砖铺路和花道铺路等传统方法,但是材料技术发生较大的变化。

(2)按需变更

缺乏古建筑园林环境的历史记录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新功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和利用北京城墙的想法。例如,南京的秦淮河是流淌了数千年的母亲河,其中大部分是历史护城河,水体和围墙彼此密切相关。对于特定的历史园林或古建筑环境,应根据其价值、现状、空间形态和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或利用。采用哪种保护和修复方法,应以历史文献(最好是历史书籍)为基础,分析历史或古建筑的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形象,咨询专家,听取公众意见,目标是在古建筑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实现和谐统一的表现形式。

(3)进行规划性的保护工作

首先,为整个城市的古建筑园林环境制定具体的总体保护计划,设定保护目标,明确保护的对象和内容,调查存在的问题,包括分布、周围环境的现状,并进行环评工作。其次,结合古建筑园林环境的保护要求以及当前环境,提出保护的控制要素和保护范围,并规划出保护区和风格调整区,包括视觉缓冲区以及隔离带,并且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第三,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周围的建筑活动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保护范围之外的风貌协调区对建筑物事物具体间隔距离和建筑物高度的限制等。

除了总体保护规划外,对于具体的项目制定单独的保护规划,研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古建筑园林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视觉定律,在特定时间点通过视觉分析技术来确保保护范围之外周围建筑的间隔和高度是否合理,制定相应的古建筑园林环境保护准则,对其周边的建筑物实行有效的管理。

结语

古建筑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艺术瑰宝,象征着中国精神。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古建筑园林的修复工作仍在继续。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必须确保古建筑园林的完整性,并严格遵守古建筑园林保护和修复的概念、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实现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修复目标,然后反映出古建筑园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云.闽台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中的数字化创新技术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55-157.

[2]王泉更.中德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狄海宁.浅谈古建筑保护中的数字化技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3):130-132.

[4]庞志刚.谈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

[5]刘晓惠,张雪飞.引入控制性规划的历史园林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11(0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