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
张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珍 ,.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J]. 诊断医学,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摘要: 目的:对比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放射科检查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CT检查,MRI诊断早期脑梗死准确率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早期脑梗塞;CT;MRI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基金资助:

脑梗塞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一般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发作3h内进行静脉溶栓效果较好,动脉溶栓可将治疗时间延至6h,但我国在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仅为31%,路程耽搁与早期判断是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CT与MRI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效果,分析其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放射科检查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7-81岁,平均(65.87±3.2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5h,平均(6.23±1.21)h。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65.89±3.1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6h,平均(6.21±1.19)h。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相关标准[1];均采用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排除脑出血、全身血液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CT检查:采用美国GE64排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对整个头颅进行连续扫描,电压220V,电流150mA,螺距1mm,层距5mm,层厚5mm。观察组行MRI检查:采用美国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取仰卧位,对整个头颅常规扫描,层厚5-7mmn,层距1.5mm,FOV为230mm。序列顺序:自旋回波T1(T1W1),其中TR为500,TE为7.8ms,参数256×256;自旋回波T2(T2W1),其中TR为4000,TE为7.0ms,参数448×336;FLAIR,其中TR为900,TE为109ms,参数256×256;弥散加权成像(DWI),其中TR为2900,TE为84ms,参数128×128,b值为0、100、500。

1.3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诊断情况,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85.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MRI与CT检查阳性检出情况n(%)

25.png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供血区域内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其症状与体征取决于梗死大小、部位及时间。当脑血流量降到<12-20mL/100g/min时,会产生供血不足,微循环灌注障碍,大约缺血4-6h后血脑屏障被破坏,血管内容物渗出,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而在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脑梗塞极为重要[2]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疾病“金标准”,但不能显示梗死范围及脑实质异常,具有创伤,患者往往配合度较差。CT检查是排除出血的最有效快捷检查手段,且60%梗塞在3-6h内CT检查可以发现,具有提示超早期脑梗塞的价值。CT扫描操作简单,较为快速,且相对禁忌症较少,但CT扫描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若出现水肿,则图像不清晰,影响诊断结果,耽误早期治疗。MRI参数较多,通过T1加权成像可发现脑肿胀改变;DW1通过信号的图像表现方式显示病灶体积,结合其他序号,最终明确病灶大小、分布情况等,对病灶较为敏感,可弥补CT检查中的不足,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方案[3]。此外,MRI扫描无放射危害,具有重复性,分辨率也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率为85.00%较对照组70.00%高,表明较CT诊断,MRI诊断早期脑梗死准确率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RI诊断早期脑梗死准确率高于CT诊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利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13(01):7-26.

[2]马永青,尹喜,王成伟.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及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7(08):584-588.

[3]朱亚兰,吴湘军,屈德涛.MRI、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9):20-22,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