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有效防治各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以提高相关战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及时准确了解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尤其是生态恶化问题,更是需要在及时发现的基础上,将其作为重点工作目标,降低其危害程度。基于此,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关注环境监测工作,以便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实现自身工作的优化开展,相关研究极为必要。
1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功能
1.1环境监测全面性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严格要求碳排放,特别关注生态环境污染源。环境监测可以连续、稳定地监测环境因素,实现对现场环境变化的实时控制,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应急治理。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智能高端监测仪器,可以有效、高速的控制和预防不同环境下的病变发生,第一时间预防污染源的扩散,消除环境污染的原因,在可控范围内,针对污染源做到有效、快速的治理和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更好的控制周边的环境领域,做到现实版的以点破面功效。
1.2环境监测科技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监测作为科技的先锋官,在环境保护治理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开发了大批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方案,对环境监测各项指标也逐步的实现可视化。环境监测的数据更加的具体、真实,精确度更高,对未来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的措施
2.1完善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就需要注意保证环境监测的全面性,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更加充分和细致。因此,工作人员应逐步完善监测方案,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得到有效指导,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监测偏差漏洞。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全方位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存在的所有生态资源,避免出现任何遗漏,尽量做到事无巨细,进而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匹配相应环境监测方案,促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得到有序落实,每一个生态环境区域均可以形成良好监测条件。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个生态环境监测目标,评估判断可能出现的污损问题,进而制定出较为适宜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最终形成较为全面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1]。
2.2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为了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必须保证实施系统的监测管理技术,推进科学的监测分析工作,真正发挥监测技术的利用效率;同时,对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进行优化,宏观分析所有监测项目,及时发现环境监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进行科学化控制,促进监测系统应用效果的全面性提升;优化系统监测技术的控制能力,制定动态化的监测机制,为系统性监测模式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的高效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要强化监测技术分析,促进信息收集、监测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对监测信息内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高信息利用率,保障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价值的全面提升。
2.3巩固低碳经济成果
积极贯彻低碳经济的号召,改进和优化绿色生态经济的战略目标。首先,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环境监测精度越高,环境保护的实现程度越高。对巩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显著。其次,从环境保护的受益角度考虑,制定合理、高效的生态环境改进措施,积极收集生态监测信息,完善生态监测技术,实现环境保护过程中绿化和节能减排等措施,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绝佳良药。
2.4拓展监测网络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增多,有必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扩大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对更多的污染物进行综合监测。同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智能化,以便对区域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控制,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要实施分级管理模式,推动市、乡镇分层监管,对监测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处理,以此为依据科学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有效防治,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后续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强化我国环境保护管理成效[2]。
2.5针对应急监测情况,进行技术研发
环境污染是瞬时的,许多环境污染情况是不可预测的。针对此类事件,监控部门要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控技术。突发事件的实时控制,第一时间掌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对策,防止环境污染源的扩散等。在开展环境监测的工作中,要分清主次矛盾,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突发事件的起因,核实污染类型,根据现场污染程度、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等综合分析和评估,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监测分析报告。在实现监测工作的合理开展期间,相关的监测部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精密的监测仪器。针对突发事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配备应急防控设备等。在特殊情况下,应急防控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度,可以实时、高效的监控现场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成立专门的检测研究小组,研发高端精密仪器,用科学武装自己,实现环境监测的人工智能、远程监控、数据云端传输等尖端技术的功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时效性、便携性和智能化等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的全方位控制。
2.6预防与应对各种环境污染状况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地区都会遇到各种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影响当地生态。污染不仅是慢性污染,而且是突发性污染。突然的污染事故经常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发生,事发突然所以会产生比较大的危害,有着比较迅速的蔓延效果,不论是监控还是处理突发污染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若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与控制污染,必然会严重损害自然环境与生态。使用生态环监手段,利用预警系统与自动监测办法,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数据检测工作,准确掌握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之后使用对应的处理手段和预防方案,就能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使用生态环监中取得的数据与信息,打造长效监管机制,可以很好的处理和防范各种突发性污染问题。另外,生态环监工作还能有效应对诸如核辐射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目标,成为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助力。环保部门可以将生态环监数据结果用于激发民众的生态环保热情,让民众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石,在当前和未来国家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环境监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全民动员,将环境工程这项大的工作规划落实到每个人,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环境的代言人,真诚的维护和爱惜我们自己现存的家园,才能更好的实现“低碳经济”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美丽,褚宏洋,庄皓明等.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77-84.
[2]罗晓予.基于碳排放核算的乡村低碳生态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单永娟,张颖.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研究[J].林业经济,2015,37(06):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