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效果评价
王宪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宪凯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效果评价[J]. 诊断医学,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49.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诊断患者140例子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将普通X线技术应用到对照组中,采用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进行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对两组患者检验后,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检验的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异物检出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对小儿支气管、气管异物诊断,其异物检出率非常高,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异物的形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放射影像技术;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49
基金资助:

前言:本研究选取140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研究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70例,对照组中有42例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年龄介于11个月-9岁之间,平均值为(4.36±1.41)岁;观察组有44例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年龄在11个月-10岁之间,平均值为(4.55±1.45)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

利用普通X线进行对照组患儿的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检查观察组患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给予患儿正确的检查引导,并规定好其体位,以仰卧位接收检查,同时引导患儿进行深呼吸。通常情况下,患儿在接收检查时会有紧张心理或情绪波动[1]。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的与患儿沟通,通过语言的魅力缓解患儿的情绪,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检查和治疗,以此为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检查时准确率为主要依据,并对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就本研究的数据处理而言,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表1两组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对比(n)

33.png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医学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尤其在五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生率更高。通常情况下,小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方面发育尚未完整,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将异物放在口中,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容易进行气管、支气管中,从而导致引发该类疾病。在人体结构中,气管和支气管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为身体提供氧气的重要途径[2]。一旦气管和支气管中出现异物,就会造成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对生命健康的威胁性较高。所以,为了能够减少此类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及时发现异物并使用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以此为患儿的简况提供保障。经过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检查的观察组,气管、支气管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4.28%),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验中利用多层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进行检查,异物检出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志成.放射影像学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0):136.

[2]孔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探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98-9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