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交通的安全文化建设
赵彦东 李德云 刁秀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彦东 李德云 刁秀平,. 浅谈构建和谐交通的安全文化建设[J]. 交通技术研究,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摘要: 交通安全文化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基础条件,是注重开拓创新、强化“三个服务”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构建和谐交通的大背景下,要深入研究交通文化的内涵外延、功能定位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交通安全文化体系,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和谐交通;安全文化;问题;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118
基金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观是指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总书记的安全观说明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定位

(一)交通安全文化概念分析

什么叫交通安全文化?《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分析,笔者认为,交通安全文化就是交通行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安全价值理念、安全素养和行为准则。从概念上讲,它是文化在交通安全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渗透和体现,是社会文化和交通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二)交通安全文化功能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

1、具有导向功能。安全文化是一个“方向标”,它的导向功能是安全文化对交通集体和交通每个员工对安全价值理念、思维取向起引导作用,把干部员工引导到安全文化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使员工的思想、观念、追求与安全文化目标一致,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安全生产努力工作。

2、具有凝聚功能。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员工的中间要素。将交通系统干部员工的意识统一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价值取向上来,凝聚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整体效应,为交通安全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3、具有约束功能。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规范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作业。

4、具有辐射功能。安全文化同其它文化一样具有一定的酵母效应和强大的辐射源。当交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完整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交通系统内部发挥作用,对本行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推进整个安全文化步入新的阶段。

二、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客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交通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仍然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当前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客观上存在着这样“四化”现象。

(一)认识“”浮浅化。不少同志对安全文化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尤其对交通安全文化与交通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安全文化是务虚的,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是“一好遮百丑”,看不到安全文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和发展动力;有的认为,讲安全就是安全文化,错误地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贴贴标语、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忽视了安全文化的整体功能和总体效应,客观上根本没有把安全文化摆上应有位置。

(二)研究“表层化”。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理论的形成与完善标志着安全管理从物质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不少车辆单位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层,对安全文化的行业特征、安全文化思维模式、安全文化目标定位、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还存在差距,从而未形成具有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三)形式“单一化”。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艰巨性工程,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但在实际中,不少单位总是满足于开一个会议、挂一条横幅、订一项制度,没能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上下功夫,存在着安全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化、简单化、生硬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应有的渗透力、向心力和感染力。

(四)效益“功利化”。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样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浸润、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但我们个别单位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全面性、艰巨性、系统性、长期性、渐进性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急功近利、只求轰动效应,不求实际效果,其结果是背离了提高人的安全素养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三、在构建和谐交通中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在构建和谐交通的新形势下,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宏观层面上,还是在微观层面上,都要在以下“五个强化”上做文章。

(一)强化员工素养提升。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安全素养,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我们针对交通行业点多线长面广以及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既要建立条块结合的安全教育网络体系,又要健全点线配合、延伸辐射的“金字塔”结构的教育机制,分批次分梯队对员工进行轮训。同时,还要根据交通行业特点,运用多种宣传形式,使安全教育进班组、进岗位,进一步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素养。

(二)强化交通制度建设。在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要求,切实制订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把行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规范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安全行为,从而有形和无形的约束交通行业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安全发展观和安全价值观,让安全生产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三)强化特色活动开展。根据安全文化所具有的渗透性、潜移默化性等特点,着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从而增强安全文化的渗透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今年以来,胜采车辆管理服务部以“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全员隐患排查”“百场安全胜利行”以及“知安文化周”等活动,还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开展了员工“安全承诺”“人人都是安全员”“讲身边安全故事”“我惊险的一幕”“应急演练对抗赛”等活动,使安全工作常讲常新,常抓常新,对员工的安全心态和行为起到了无形到有形的影响。

(四)强化理论体系创新。安全文化必须有先进的理念作先导,因此,我们要把安全文化建设同打造创新型单位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思维,不断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探讨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目标定位、安全愿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结构、安全文化的评估机制等,从而建立安全理论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五)强化安全典型选树。《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打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我们车辆管理中心开展了“五星驾驶员”“长效设备”等评选,有效树立一批安全典型,达到“选树一个,影响一片”的示范效应,使安全先进典型创建活动成为安全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特别讲究细节、讲究长效机制的工作。因此,需要单位从人员安全素质出发,扎实做实员工安全教育、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特色安全活动、安全管理创新、构建安全文化品牌等“五方面”内容,不断实现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氛围良好、安全理论体系完善等示范典型效应扩大等良好局面,进一步彰显安全文化的保障力、凝聚力和渗透力。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