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方法研究
范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范玮,. 浅析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58.
摘要:
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共享的枢纽,小学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随时获取丰富多彩的德育素材为学生讲解,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德育知识。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掌握最新的德育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小学德育工作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络环境
DOI:10.12721/ccn.2022.157158
基金资助: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教学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态度,要让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争取实现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的共同进步,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意义

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德育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是比较弱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比较浅显,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可以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化,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寓教于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熏陶学生,信息技术对于小学德育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丰富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传统的小学德育大多是由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教师的语言和印在书上的文字是学生了解德育的方式。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而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的德育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这种以多媒体、电脑网络传播的知识充满好奇心,会吸引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和理解小学德育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其次,小学德育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有了更加丰富的素材。以前的教师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无法给予学生更强有力的知识支撑。而现在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动画等资源,并且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重复多次地观看德育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学德育的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小学德育内容。正是这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小学德育这种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更加轻松有效地达到教育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家校的共同教育

现如今,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信、QQ到钉钉、企业微信都可以成为教师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教师往往在班级成立之初便会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微信群或钉钉群,以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在家长群中,教师可以定期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情况,可以以专业的角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确保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果延续到家庭生活中。在班级群里,教师可以以和蔼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聆听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敢向教师坦白的内容,站在长者与朋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经验,及时的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代化交流手段的发展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这些手段让教师既可以一对多的与集体沟通,也可以一对一的与个体沟通,缓解了内向学生面对面与教师交流的尴尬,为师生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课堂

小学德育无论以何种技术为支撑都不能离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以及教育初衷,教师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到学生中,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接收德育,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并且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以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少年。小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进入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德育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主体的角色,自己必须自觉地主动学习,成为内秀于心,外毓于行的学生。学生可以在接收德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认知,逐渐解开自己对外界的疑惑,满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精神食粮。

例如,小学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讲授拾金不昧的德育知识时,教师需在教学中融入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这是中国公民的优秀品质,以便于引导学生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但是社会上存在许多拾金不昧的好人被诬陷,或者有一些拾取财物后向丢失者索要财物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该不该拾金不昧以及拾金不昧后该不该索要报酬的困惑。这时候教师就要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自己需要讲解的德育知识,并且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将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到底,并且由此拓展其他助人为乐的行为以及正确的做法。这样小学教师可以更快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

网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又丰富多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会学生筛选资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上网平台,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为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良好的素材基础。网络资源还具实效性,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还可促进学生将教授的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实践的转换。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德育教学有了更丰富多元的资源、平台及方法,但也为德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小学德育教师要直面机遇和挑战,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补充及提升作用,对教学观念、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升级。

参考文献:

[1]周伟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分析[J].考试周刊,2020(13).

[2]巫梅芳.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26.

[3]王洁.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