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之下农村智慧旅游发展探析
陈靓 陈彩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靓 陈彩虹,. 基于乡村振兴之下农村智慧旅游发展探析[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715.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推行和国家对智慧旅游高度关注,农村智慧旅游的发展将面临新的发展机会,其介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农村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信息技术不完善、人才缺乏、资金不足、农户参与意愿不一致等。要想促进智慧旅游介入乡村振兴和发展,必须强化政府的指导和扶持,重视社团的合作,建立三方面的利益联系,培养农村智慧旅游的专业人员。努力使智慧旅游能够更好地介入到乡村振兴当中去,并取得巨大的进步。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智慧旅游
DOI:10.12721/ccn.2023.157715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和休闲的需求日益提升,使得我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蓬勃发展。为此,本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切入点,对农村智慧旅游发展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对策,以便在乡村振兴下更好地推动农村智慧旅游的发展。

一、智慧旅游介入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建设宜居乡村,更新生态水准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点,其中一个重点是乡村生态。传统农村村落的选址多靠着山水,寻求一个理想的居住和发展的环境,也就是生态环境。而大部分农村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生态环境的表现方式也仅限于居住适宜。然而,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无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提出的生态宜居的需要。生活宜居向生态宜居的转变需要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在这样的外部需求下,智慧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介入既是必要的,也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二)传承乡村文化,塑造乡风新貌

智慧旅游介入乡村振兴,既能传承乡村文化,又能形成农村新风。一是乡土文明的传承;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的乡土文化,智慧旅游介入乡村振兴当中将会吸引大批的旅游者,使得乡土文明的传统得以延续,不再限于当地生活空间,进而更好地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二是营造乡村风貌。智慧旅游是以旅游业的形式,通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的新面貌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村庄里,大部分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变成乡村两栖人,他们身上的市民化和现代化气息很强。但由于其在乡村生活的短暂,社群的组织结构较薄弱,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很难重建乡村风貌。而在智慧旅游中,大量的旅游者涌入,他们的现代化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将会促进农村传统观念的更新,从而形成符合新时期的农村风貌。通过智慧旅游的介入乡村振兴的契机,使乡土文化得以传承和重塑农村风貌,符合农村文明建设的总体需求。

二、乡村振兴之下农村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积极创新,形成了富有本地特点的文化旅游商品

政府在顺应旅客的饮食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策划“国宴”,并不断改进其加工方法,在倡导绿色健康的同时,又要保留传统的风味。其实,旅游者的农村智慧旅行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寻求所谓口福的物质消费,他们更希望了解地方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文,并希望得到一个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身的综合性感受,这就必须进一步地发掘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充分肯定,作为农村智慧旅行的精华和魂魄,乡土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既包含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还包含古代建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地域饮食等是乡村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智慧旅行,发展乡土文化旅游商品,就必须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发掘利用,把乡土文化渗透到旅游商品及服务项目当中,进一步充实了旅游商品的各种文化内容,并通过风俗工艺、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加以传统文化展示,使旅游者切身体验到本土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神韵。如把传统工艺品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研究和设计包含中国传统剪纸、泥塑、老虎鞋等方面的新商品,开展民族庙会节日、田园养生节等文化活动。

(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蓬勃发展农村智慧旅行项目时,要形成浓厚的环境意识,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必须深入了解生态环境对农村智慧旅行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切以献身大自然为代价的做法都是不能取的。同时,政府在蓬勃发展农村智慧旅行服务项目时,也应当因地制宜,依本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发展。但毋庸置疑,自然也是农村区域发展智慧旅行的重要资本。受环境观念、素质等诸多原因的约束,在农村智慧旅行蓬勃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伴随着各种程度的污染,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要把环境检查工作重点开展在农村区域,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区域,更要加强环保检查力度。作为生态建设环境的重大主体,当地有关部门和环卫主管部门也要发挥职责推动作用,主动革新各种工作形式,实实在在提升当地群众的环境意识,指导村民群众从小事情抓起,如节水、电力,不随处乱扔垃圾等。

总结:

综上所述,将智慧旅游介入到乡村振兴当中去这是现阶段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与兴盛,农村生态保护、产业培育、生态宜居,以及乡村文明的传承与塑造乡风新貌。

参考文献:

[1]创意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新论[J]. 张平翼,张德全.  农场经济管理. 2012(03)

[2]基于主题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资源为例[J]. 侯志强,张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休闲农业旅游女性需求市场研究综述[J]. 陈胜科.  中国商贸. 2010(25)

[4]基于活动偏好市场细分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为例[J]. 梁江川,张伟强.  旅游学刊. 2009(09)

[5]国外近年来游客旅游偏好研究综述及启示[J]. 郁从喜,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6]乡村旅游休闲化发展趋势分析——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 孟明浩,顾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7]基于游客感知与偏好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 李永乐,陈远生,张雷.  改革与战略. 2007(12)

[8]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 彭璐,韦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

[9]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 孙艺惠,杨存栋,陈田,郭焕成.  经济地理. 2007(05)

[10]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傅丽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