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管理模式因其省时省心、节约成本工期等诸多便利性而被国内外大型石化公司建设项目所采用的,但由于大型石化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施工内容庞杂,往往一个大型项目由若干个EPC总包承担建设任务,不同的EPC之间施工界面交叉,各施工界面之间没有相应的合同约束,协调工作也是相当的困难,显然,EPC总承包模式不能够解决施工中的所有界面问题,此时就需要业主出面协调施工进度中的问题,尤其是公用工程或施工界面中的公共部分,采用E+P+C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E+P+C模式的角色管理
E+P+C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三方统一由业主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模式,业主方通过设立相应的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等专业部门或项目分部负责各项工作的对接,是整个模式的组织协调中心。
1.1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部门是负责项目设计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的管理与联络、设计变更管理等工作,负责设计院设计进度协调管理与工作界面分工,组织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设计交底与设计协调等现场服务工作,参加施工图纸会审与设计问题答复等,是整个项目施工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设计质量攸关物资保供及施工进度。
1.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部门是项目物资供应与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物资的采购、供应、物流、仓储等工作,是大型设备监造及供应商管理的归口部门。在具体执行中,负责组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采办方案审核、设备监造、设备材料验收及相应合同管理等。在项目的中后期,材料及设备到货的及时性将成为项目顺利建成中交的关键。
1.3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部门是负责项目施工建设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分管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监理机构、承包商的执行,负责甲供物资需用计划与进度纠偏,是E+P+C模式管理的协调中枢和桥梁纽带。
2.E+P+C模式物资管理
管道材料是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1],根据国内工程项目合同价款内容的分析,在石油化工项目中,物资采购支出尤其是管道材料支出要占项目总投资的60%以上,并且采购的质量及到货的及时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尤其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做好项目的材料管理工作,成为各承包商采购管理部门服务施工现场的首要任务。作为施工单位的材料管理部门,无疑成为保障施工进度的中坚力量,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大型石化项目中,厂内管道材料按材料大类分为工艺管道、地下管道,管道配件材料(如弯头、三通、大小头等),阀门(如球阀、截止阀等)以及钢结构、支吊架等;按材质分为碳钢、镀锌管、不锈钢、合金钢等若干小类,其中部分材料还需要进口。整体来看,材料管理的难度主要在于管道材料及附件具有数量大、种类多、采购周期长、运输要求高等诸多特征,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的设计变更或工程联络单等设计及施工环节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增加了材料管理的难度。
3. E+P+C模式物资管理的制约因素
3.1设计方面
3.1.1图纸出图滞后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标准和依据,图纸中包含的标高、位置、区间、走向及界区条件等决定着施工方案的制定和组织资源的投入,图纸一旦滞后,势必造成材料立项采购的滞后,进而造成采购到货的拖后,最终导致施工进度的滞后,对项目工期和施工组织造成严重影响,而这一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3.1.2设计遗漏或变更
大型石化建设项目单元多,现场设计条件复杂,一方面存在原本错综复杂的管架或原有拥挤的管道上新增设计管道,另一方面,装置改造界区点多,涉及物料介质多,容易遗漏或出现设计错误问题,同时,也会因为业主方面及施工原因改变原有设计等,由此会造成采购立项及到货材料与改造要求不匹配问题,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3.1.3图纸会审与交底不清
设计图纸包含众多专业方向,各专业图纸之间相互关联,提供的图纸必须要齐全完整,尤其在工期进度紧张的情况下,设计院提供的图纸不全,盲目的交底容易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和问题带到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同时,图纸会审人员对图纸不熟悉容易造成图纸会审和交底的图纸坐标、标高、设计尺寸等信息的误读,也会造成施工材料请购立项数量的错误和遗漏。
3.2采购方面
3.2.1采购周期与流程
以某大型石化项目甲供物资为例,管道材料的采购首先从编码立项开始,在申请物料编码立项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与设计院沟通材料的规格型号及生产制造标准等内容,在设计院设计项目饱满负荷运作的情况下,设计回复涉及多个专业,回复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延迟,物料编码耗费的时间自然也会延长,提报ERP进行立项审批,只有各负责人审批结束后才能正式进入采办流程,各采办工程师会根据物资请购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采办流。从拟定采办方案到合同签订,短则几天,长则几周;而作为供应商,它以合同签订为起点,开始生产材料的备货,从生产到成品,根据材料要求的不同需要20天到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采购周期的长短将成为现场材料需求的主要矛盾。
3.2.2物流到货时效
供应商供货首先会考虑物流成本,为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不足一车供货的情况下,供应商往往会选择集中发货或配货供应的方式,由此会造成发货时间早而到货时间却很晚的情况,前后的时间差甚至可以达到十多天甚至二十多天,对于现场急需的材料,物流到货滞后将对现场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3.2.3仓库出入库管理
甲供物资到货,主要存放在业主方仓库,待现场施工时领取出库,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材料到货而台账未登记、系统未显示的情况,一方面在于材料到货提供的入库资料不全而无法按照制度流程登记办理入库,另一方面由于到货材料庞杂,材料名目繁多造成的遗漏登记或登记错误的问题,由此造成施工单位无法查询并领料出库的问题。
3.3.施工方面
3.3.1施工组织能力
施工组织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能力集中体现在施工方案上,施工单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方案的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统一的调配,并严格对施工中的工作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2]。它包含施工方案的编制、人员的投入、施工人员的素质、组织架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管理等,其中,施工组织架构及施工人员的经验素质将直接制约图纸审查与按图拔料的能力,也将是施工材料管理的关键环节,实践经验证明,优秀的设计加经验丰富的施工,将会大大降低设计变更及工程联络单的数量,促进现场施工进度。
3.3.2进度计划控制
进度计划是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衔接关系及持续时间等编制计划、检查、协调、控制的活动,根据进度计划可以编制材料管理计划,控制材料的立项请购及到货时间,有效降低材料库存成本,提高材料管理效率。
3.3.3内部沟通与协调
信息的沟通是双向的,内部沟通的流畅度将直接影响材料管理的有效性。施工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单元较多时,往往会划分多个班组,每个班组都会配备相应的材料管理人员,当出现班组材料员管理力量较弱时,就需要施工方层面的材料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及时介入沟通各班组材料需求问题,协调甲供材料的供应;如果内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延误或滞后,将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或材料供应及需求端的无法匹配,造成工期的拖延和滞后。
4.E+P+C模式物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4.1优选经验丰富且具备系统化设计的设计院管理服务
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设计变更概率,提高现场施工的便利性;系统化的设计能力,则能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材料问题,减少不必要或重复的设计,有效规避施工过程的材料增补及变更,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4.2现场图纸全面会审,落实设计交底材料
为使设计图纸更加符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单位需组织内部施工力量对设计图纸进行自查自审,不仅是会议室的集体会审,更需要的是施工现场的按图施工审查,及时发现图纸与现场不符合的地方,发现施工过程的材料缺口;在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的同时,监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需对设计图纸在自审的基础上进行会审,未经确认不得交付施工。
4.3发展供应链战略联盟,缩短供货周期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3]。其核心是供应商的管理,通过系统化的评估,合理选择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结成战略联盟,服务项目建设,以低成本方式解决生产供应物流“配货”这一难点和痛点。
4.4设立专项工作小组,推动组织变革和创新。
通过成立E+P+C项目管理部,统筹协调项目资源,推动物资采购融入项目分部,形成物料编码、采办立项、技术标准、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一体化,实现一个E+P+C项目分部管理采购物资到仓储物流全环节的要求,提高物资管理的协同化水平;同时,设立应急材料统筹协调机制,根据项目具体进度、各单元管道材料到货情况,统筹维保仓库与项目仓库的材料借调,落实材料平衡与应急保供措施,充分发挥仓库的调蓄作用,以减少因材料交货滞后及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施工进度影响。
4.5严格施工承包商入围,控制施工人员质量
优秀的承包商具备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拥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畅通的内部沟通与协调机制,能够根据不同的建设现场搭配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材料人员;能够迅速组织专业施工人员参与图纸会审,编制专业施工方案并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这些都为及时发现设计图纸问题推进工作进度和施工项目的材料入场、检验、预制、分配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5.结束语
材料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设计、采购、物流、仓储及施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又服务于施工进度目标;作为E+P+C工程模式的施工,材料的管理至关重要,尤其在当前石化行业建设满负荷的情况下,物资材料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往往成为决定项目按期中交并投产运营的关键节点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恒斌 汪茜茜,攻克管道材料管理难题,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5
[2]李志刚,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地产,2019
[3]苗广印,供应链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采购中的应用,现代营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