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有企业管理培训发展概述
管理培训是指以经济人员为主要对象,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是企业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为了增强企业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管理培训亦由知识更新型向智能增强型转变,正在超出原先主要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的传统范畴。成为企业综合管理内容传输的载体,管理培训是企业的粘合剂,企业的文化政策,措施工作计划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友情,很多都是通过培训的形式和场合实施的。
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是衡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环境的变化, 发达国家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培训工作。把培训看作是生产性投资,是与物力投资一样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回报的投资。将其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者也自觉自愿接受终身学习和培训,并以此作为个人生存的迫切需要。研究发达国家管理培训的基本特点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冲击和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有企业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基本上还是沿袭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程序,采取由领导机关委任的方式,这种自上而下的单一性,封闭性的选人用人渠道,导致识人视野不宽,知人渠道太窄,真正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难以选出。同时,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实行任期制,他们的任命,升迁,去留乃至报酬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短期绩效,而不是长期绩效来决定。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注重短期行为,过分追求眼前经济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企业长期发展缺乏战略高度的考虑,甚至根本不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领导观念陈旧,在管理培训工作上存在许多误区,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培训机构是企业的花瓶。 有它环境美一点没有它日子照样过,甚至视培训为累赘,认为没有培训中心的若干人企业的工资奖金,福利开支还小些 ,日子还好过些。在审批培训预算,划拨培训经费时非常抠门,再三缩减,直到不能再缩减方罢手 似乎这样才对得起企业,一些管理者把培训做成一种形式,一种表面文章。人才不用去培训 闲人正好去培训,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培训的人才得不到使用,使用的人才从不去培训。有些企业的人员构成呈现出高学历的趋势,博士和硕士成堆,管理者就因此认为企业员工的素质很高,不需要再进行培训了。却没有意识到当今社会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不进行人员培训,就不能激发人力资源效能,技术和管理无法创新。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企业就将会陷入被动。
3国有企业管理培训对策研究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管理者素质的竞争。总结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人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素质不高,要指望这些领导者把企业搞好是不可能的,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发展。 要解决当前国有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的问题,必须提高对企业培训的理性认识,把企业培训升华到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企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高度去认识,使新世纪的企业培训事业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具体而言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
企业管理干部教育制度是保证企业干部教育机制正常运行的规程,是培训机制的具体化 规范化与合法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制度是国家从企业外部约束企业行为的制度,比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还有一类制度是企业为保证自主培训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正常运行,对企业干部约束的制度。如企业如何根据生产建设及管理工作需要提出企业干部培训计划,计划如何执行,谁来执行,执行以后的效果评估等,都必须有明确规定。
4 结论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也是企业振兴之道,国有企业管理培训是创新和活力的源泉。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到位,国有企业管理培训意识的觉醒,国有企业管理培训迅速规范发展的时期即将到来,我们期待着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培训在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在良性循环中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 海 燕 , 唐建新 . 招 标 选 聘 审 计 师 、 审 计 质 量 与 审 计 收 费 [J]. 会 计 研究,2015(03):79-86+95
[2] 胡明霞,马茜群.国有企业财务舞弊研究——基于昆明机床案例分析[J].会计之
友,2019(11):138-144
[3] 黄世忠,张胜芳.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下)——舞弊的根源及其反思
[J].财务与会计,2004(07):13-15
[4] 金花妍.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舞弊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5] 佘晓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