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创新在线和传统合理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灵活的资源共享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逐步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1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再单纯依赖线下课堂面对面讲授,而是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线上学习部分一般包括视频课程、电子教材、练习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线下课堂则注重师生互动、实践操作以及问题讨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在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从单一的课堂延伸到全天候的网络学习平台,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补充,使得知识传授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学生在线上学习获得更多资源,并在线下课堂中与教师及同学互动讨论,深化知识理解。
1.2 相关工作
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结合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和MOOC相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MOOC+SPOC、SPOC+翻转课堂以及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弥补了纯MOOC教学不足,SPOC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和同学间的互动与协作,有助于学生对线上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但这一模式不利于实现课程的“两性一度”。“SPOC+翻转课堂”模式则推动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满足了高阶认知和深度学习需求,解决了“两性一度”问题。结合两者优势的“MOOC+SPOC+翻转课堂”模式,既能实现课程的“两性一度”,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更佳。然而,这一模式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较高,需教师在教学资源准备、设计和课堂组织上投入大量精力。
2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方法
3.1 课前线上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与互动
在课前预习与互动环节,教师需精心设计线上教学内容,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可充分理解课程关键知识点。教师应将每周的学习任务、PPT、教学视频等资料提前发布到学习平台(如MOOC、学习通等),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结合视频、阅读材料等对课题展开初步思考。与此同时,平台应开放讨论区或互动模块,学生在此提出疑问或分享心得,促进彼此间的学习心得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引导者和问题解答者的角色,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难题,并提供进一步学习方向指引,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下载
教师应将课件、教学视频、案例代码、实验数据等学习资料整理并上传至线上平台,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在课前预习阶段,线上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深度理解课程内容的机会,避免课堂上仅依赖教师讲解的单一途径。资源形式应多样化,包含文字性资料、演示视频、互动式练习等多媒体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也推动了教学内容持续更新与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可借助共享资源中的案例与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与练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2 课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线上实时授课
教师借助在线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直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展示编程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智慧教室或线上平台的共享功能,使教师得以将自己的屏幕内容传递给每位学生,展示代码编写、程序调试、错误排查等一系列实践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编程实际操作步骤,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够参与课堂。此外,实时授课中,师生之间互动性大幅提升,学生随时借助线上提问功能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授课进度进行即时解答,保证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对于复杂的知识点或实践操作,教师可反复演示和细化解释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还能通过讨论功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激发更多思维碰撞。
(2)实践操作演示
在实践操作演示环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编程实例,深入讲解编程过程中涉及的核心概念与操作步骤。操作演示通常利用智慧教室的智能黑板、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将编程每一个环节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详细展示代码编写,逐步分析代码逻辑结构和功能实现。为了加深学生对程序运行过程理解,教师实时执行代码,逐步解释每个输出结果含义,指出其中关键操作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课堂上,教师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举例说明程序修改及优化必要性,同时邀请学生参与互动操作,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编程逻辑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课后线上实战及检验评阅
(1)课后学习资料完善
教师应在每节课程结束后,及时梳理课堂内容,补充和修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根据课程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材料进行归纳和扩展,以提供更加系统化、深入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将课堂讲解中的关键概念、代码示例、实验报告等内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反复下载与复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入扩展性资源,包括实际项目案例、行业相关知识和前沿技术资料,使学生在课后学习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进度与需求,提供分层次的学习资料,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为知识巩固与扩展提供多维度支持。
(2)作业布置和提交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评估学生课堂表现,设计针对性强、难易适中的作业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作业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涵盖基础知识检测,又要包含一定编程实践,以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将作业任务发布给学生,作业内容清晰明确,并为学生设定具体完成期限,避免学生因任务积压而影响学习进度。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至指定在线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提交时间与进度。教师在该平台进行批阅,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补充知识盲点。评价方式应当注重作业的完整性、代码质量、创新性和问题解决的思路,确保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获得全面锻炼。
3 结语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课前线上预习、课中混合授课及课后巩固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师生互动得到大幅提升。相信未来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并会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洁.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34):154-156+160.
[2]段喜龙,邬志红.基于BOPPPS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J].高教学刊,2023,9(23):104-107.
[3]王晓芳,荆山,吴鹏,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23,22(06):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