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以人工神经网络为架构,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从大规模数据中,寻求更好的表示方法,并建立模型。该方法来自类似从人基本单元出发模拟人类大脑。人工智能的核心包括智能感知、数据分析和反馈控制,通过对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控制等层面赋能交通行业,提升交通安全、改善运行效率。
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特点
1.1政府为主企业为辅共同发展
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导,企业作为系统建设主体推动发展的,负责单位分别为交通运输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企业。前两类部门掌握决策权与大量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主要负责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组织相关部门配合、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资金支持,在系统的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作为建设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把握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全局与发展动态,是系统建设成败以及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1.2发展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建设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提高驾驶人和交通警察的实时信息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3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缺乏适宜运营模式
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委托承建单位或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运行维护机构,资金依靠政府支持,运营人员以社会招聘的形式或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取。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为企业运营智能交通系统所产生的信息资源提供市场化服务,企业也无法获取这些信息资源为智能交通系统开发适宜的运营模式。智能交通系统包含了多个繁杂庞大的分支系统,包括出行者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运输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以及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等,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易出现资源利用率较低、应用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无法发挥相应经济效益,进而难以实现商业化运营。
2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应用中的问题
2.1标准规范滞后的问题
随着交通行业智能化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传统交通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科技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入。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城市交通大脑等,这些新应用、新业务还缺乏标准规范和统一。统一标准跟不上产品化节奏,会造成诸多影响。标准化是实现交通功能的前提,标准化建设可以确保交通系统互相适配、各环节无缝对接、信息兼容共享,缺乏标准化可能导致智能交通系统缺乏应有的链接和配合,不仅阻碍新技术的深化应用,还会影响智能交通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适配发展。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市场,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缺乏标准化体系可能导致行业无序生长,长此以往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2.2部门协同机制不成熟的问题
国家层面相继成立专项委员会和协调小组推进智能交通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及推广工作,立足顶层规划,整合全局资源,发挥系统优势。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启动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测试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应用层还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交通信息及资源分布于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不同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彼此间的沟通协作及信息共享还比较困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既离不开跨部门的协调,也离不开跨部门的数据共享,部门协作的成效决定了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对智能大脑等应用至关重要。
2.3数据未能深度融合的问题
交通大数据已经逐步成为智能交通的基础性资源,而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更是离不开交通大数据。数据拥有方和技术提供方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影响人工智能+交通的快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产品服务的研发需要优质的交通数据集资源,大量的交通数据掌握在交管部门及传统交通企业,在没有经过系统标注处理之前,无法有效使用,数据的归属权也延缓了交通数据集产业的发展。
3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展望
3.1自主创新系统关键技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交通控制领域,个体出行者出行信息、基础设施运维数据等交通大数据日益丰富,数据的产生、存储、应用、交换等环节中均存在泄密风险,维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控制系统是加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必然途径。同时,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也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打造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中国特有的交通需求,还能够为交通设备制造企业、软件开发公司、通信技术供应商等相关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也将受益于交通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2突破交通工具智能化和出行服务信息化的交互技术
突破交通工具智能化和出行服务信息化的交互技术,构建集交通控制与出行服务于一体的供需交互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实现未来智能交通控制体系的基础。智能网联车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传输,为交通控制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从而优化路网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出行服务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等数据融合,为出行者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和最优路径规划,提升出行体验。这两者的发展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打通交通工具智能化与出行服务信息化的协调壁垒,整合顶层交通出行需求调控和底层路网交通控制,研发供需交互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实现全过程交通调控,打造交通控制即服务的理念。
3.3推进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交通工具智能化与出行服务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求。例如,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交互技术的研发,涉及通信协议、隐私安全、控制策略、交互操作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同时,交通控制系统相关设施设计及部署应用需有规范化约束,避免“过度创新”。应推进交通控制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智能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服务交通强国战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突出,有进一步推广的必要和空间。智能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需要多领域形成共识,其发展方向为出行呈现新业态、智能交通合作协同、人工智能促进跨行业协同,最终形成技术研发与建设协调,实现交通安全可靠、充满活力、监管体系完善。
参考文献
[1]史章锐.新型智慧城市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22(12):10-12.
[2]贺志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07):103-104.
[3]刘雅,刘昕彤,张春茜等.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8):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