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也就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部分。这样需要增加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持续不断的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但是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开发量增加和资源消耗量的增长,长期下来矿产资源也会逐渐减少,并且会造成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所以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原则
1.1 资源循环利用
现阶段,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还较为落后,针对环境保护问题缺乏有效的科学治理方法,这就造成了许多矿山地质问题,同时使得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也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矿产企业在开展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开采工艺以及技术,进而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此来保证在矿产资源开采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效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防治结合
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结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形式来做好预防工作,以此来减少矿山开发时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彻底清除,提前将防治工作做到位。而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环境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段,以此来确保质量效果符合矿山环境保护要求。
1.3 保护生态环境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开采作业。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开采措施,以确保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由于过度开采而对矿山所在地区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如果发现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要不断分析问题,出现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 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会受到矿山单位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应投入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在当前许多矿山单位中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方面,仍处于较被动和较落后的状态。例如,许多矿山单位在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检测与分析,这就导致了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过程中缺乏动态性,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时态无法与时俱进。再加上对矿山不断开采、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环境问题,而矿山单位的环境管理方面没有对其进行相应、及时的管理变更,仍然保有陈旧的管理体制,使环境管理工作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无法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2.2 在矿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矛盾
部分矿山企业在实际开发矿山资源的时候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仅仅把经济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没有重视因为矿山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很多规模小的矿山企业,这些规模小的矿山企业对于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针对环境问题的投入严重不足,并没有进行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同时伴随着矿山开发工作的进行,在原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上又频繁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环境问题企业严重缺乏投入,没有实施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措施,从而导致了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治理水平低下和环境保护手段落后等问题,对于环境保护的效果很难保证,因此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3 缺乏资金的投入,技术相对落后
矿山单位日益增多,日渐扩大开采规模,对矿山地质环境不断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污染,而仅依靠有限的资金难以有效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此外,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因此对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而目前大部分开采单位中,相关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有效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便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拖延不前。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管理制度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矿山企业应当不断的创新,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一,矿山企业需要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需求来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而政府部门也需要发挥监管职能,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管。第二,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施行保证金管理模式,同时应当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来施行环境保护工作,缴纳必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保证金。
3.2 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
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要由于一部分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工作,以此来确保工作人员对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的不动摇。此外,在进行矿山开采时,应当与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进行预防,同时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系统性的工作来实施规划,让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缓解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3.3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可正常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适当增加矿山单位的税收,招引社会相关企业或个体投资等手段来拓宽融资渠道,从而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专项资金投入。另外,政府部门应适当扩大财政支出,拨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从而逐渐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同时,矿山单位也应适当增加施工成本,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上,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尽可能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4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是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需要企业提高重视程度,投入大量的资金,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因此要想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需要矿山企业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了保障团队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力度,这样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和环境保护的手段有效的应用在工作中,能够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另外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可以与科研院校和高等学校加强合作,开展各方面的专题培训并引进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高端人才,这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在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还要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相关人员和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相关企业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还应当提高相关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此来缓解矿山在开采时对周边环境的损害,确保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脚步一致,这是实现国家始终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涛.浅谈某盐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J].科学技术创新,2020(08):159-160.
[2]陈嘉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J].科技风,2020(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