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the UN Development Summit)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7日,第2版。]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发展能够促进和平的实现,推动文明的进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人类跨越各种意见分歧达成的卓越共识。议程共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展现了人类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清晰认识。
二、议程执行与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加强议程执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联合国宪章》、《世界自然宪章》等国际法基本规范文件奠定了国际法规则的体系基础。如果世界各国均秉持尊重国际法的真诚意愿,法律执行过程中的细则问题并不难以解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十七项目标重点解决执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行的具体措施。
1. 筹资
资金是成就目标的动力系统。自人类社会产生交换直至今日的发展历史中,资金在推动和指引人类行为方面即产生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资金潮涌的方向往往也是人类行为实践的方向。因此,如果更多的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人类的行为模式便会持续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议程的核心目的之一即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因为只有全球均衡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悬殊是一种不稳定状态,极易引起动荡,从而损害发展甚至使发展倒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负有历史性责任。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从短期视角观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长期视角观察也是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议程提出的目标,摒弃短期思维,保障他国与自身利益长远发展。
2. 技术
技术是人类当前发展阶段的主导性力量,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到,“科学和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观念,它们推动了人类福祉史无前例的进步。”[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胡利平、林华、曹爱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433页。]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将目前所处的时代称为“科学革命”时代,并且认为这是“一场永远的革命”。[ [以]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43、343页。]人类正在这场永远的革命当中,但这场革命一方面促进人类社会的飞跃式发展,另一方面也拉大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鸿沟。人类若要实现持久发展与和平,必须缩小这种鸿沟,人类必须学会在强大科技的背景下处理好这种关系。科学是超越国界的,任何科技进步最终均会造福全人类。科学技术本质上源于人头脑中的智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均可为人类作出贡献。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最终也会惠及自身。
3. 贸易
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之一。自古以来,贸易不断地塑造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地理形态,丝绸之路、航海大发现等均是贸易改变世界的例证。今日世界更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全球化世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经济安排均对贸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1947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以来,世界各国就完善和改进世界贸易体系进行了多回合谈判,例如乌拉圭回合、狄龙回合、肯尼迪回合、多哈回合等。全球性自由贸易协议是多哈回合的基本目标,但多哈回合遭遇了困难,至今仍未完成。国际社会在各种场合呼吁尽快完成多哈回合以达成全球性的贸易协议,真正使世界贸易进入新的全球性发展阶段。虽然世界各国在以区域、多边自由贸易协议替代全球贸易协议的一部分功能,但一份普遍的全球贸易协议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人类创造美好未来具有核心意义。
(二)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能够按时达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联合国发起了“行动十年”。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阐释,“行动十年”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在全球层面,采取全球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强的领导力、更多资源和更明智的解决方案;在地方层面,政府、城市和地方当局的政策、预算、制度和监管框架应进行必要的转型;在个人层面,青年、民间社会、媒体、私营部门、联盟、学术界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应发起一场不可阻挡的运动,推动必要的变革。”[ 联合国:《行动十年——可持续发展》,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decade-of-action/,访问于2021年10月1日。]议程设定的目标恢宏庞大,必须全球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2021年7月,“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表示,“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联合国新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我们正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渐行渐远》,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07/1087892,访问于2021年8月1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立的多项目标均遭遇重大挑战,例如,古特雷斯说,“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饥饿人数在短短一年间激增近3.2亿;全球三分之二的学龄儿童仍然受到学校关闭的影响,其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女童,可能将永远无法重返课堂”。[ 同上。]
今日的世界财富总量已经大幅增加,但极端贫困仍大量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即是收入分配尚不公平。公平与效率在现实中始终是难以兼顾的两个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顾的。子思在《中庸》中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子思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根本方法。世界各国均应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涉及到所有人的福祉,各国政治家应对此有清醒认识。
如果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理解为应然状态的法律,那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即是新时代的《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价值和原则均应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践行,正如《联合国宪章》序言中所铿锵宣示的“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