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县级区域职业教育职能定位及实践困境
杨轶2 才大勇1 姜卫民1 张溢1 刘洋1 陆明海1 曹立昆1 王瑞军1 郭佳昆1 甘龙辉1 王东英1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轶2 才大勇1 姜卫民1 张溢1 刘洋1 陆明海1 曹立昆1 王瑞军1 郭佳昆1 甘龙辉1 王东英1 ,.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级区域职业教育职能定位及实践困境[J]. 中国城镇,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8932.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分析,得出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是县域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中心,是县域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是县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文中一并分析了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实践困境,分别是思想认识尚待提升,服务能力尚待加强,相关规制尚待完善,体制机制尚待改革。同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县级区域职业教育职能定位实践困境
DOI:10.12721/ccn.2021.158932
基金资助: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径研究,编号:LMB20190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突破人才瓶颈制约,要体现人力资本开发的首要位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人,需要县级职教中心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一、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既要应坚持与时俱进理念,不断拓展服务社会领域,又要不忘初心,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强化服务于、服从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职能定位。

1、县域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中心

第一,继续做好中职学历教育。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兴办的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努力办好中职学历教育。通过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学习,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较强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大批建设人才。

第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目标,需要加快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并可以“带创业、创科技、同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联合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实施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上升到新的高度,不断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生活力。

第三,加强对“新农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不应囿于从事传统农村产业生产经营的农民,而应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视角树立大人才观,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农创客)、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据此,要在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同时,增强对新产业、新业态经营管理者、乡村创意设计、农业营销人才等“新农人”的培育。围绕互联网与智能农业和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融合以及互联网在农业产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管理、现代生态农业管理等内容培育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注重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国家政策、法律规制培训以及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人才的培育,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2、县域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

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拓展农业多种效益,延长农业产业发展链、提升产业价值链、完善受益链,发展特色产业、创意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所有这些,均需要科学技术支撑。县级区域职业教育作为县域内专业教育机构,理应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职能,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贡献应有的力量。

首先,汇聚科技资源,推动产业振兴。一般县域内相应的科研技术开发中心比较匮乏,科技水平和技术层次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传播和发展受限。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设施,可与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组织在校学生和区域内劳动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构建县域技术生成体系,进而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其次,发挥吸力作用,构建科研团队。乡村振兴必需要依靠农民、农户以及当地化的经济实体或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组织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较大变革的形势下,可基于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县域专业教育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吸力作用,与农民、农户以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等组成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创新农业、农村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工艺、模式,引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方法等,让县级区域职业教育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等社会企业组织,成为开展现有技术支持、先进技术转移、全方面技术咨询及中介、实用技术服务、新型技术孵化、创新融资和产业创业管理的科技综合性服务机构。

第三,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科学研究。搞好科学研究理应是县级职教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应积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联合其他科学研究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贴合本县实际,用丰富多元化的知识充实政策和制度设计,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理论指导。

3、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

由于县域经济的弱质性,县级政府传播和沟通农村地区信息的方式方法还相对较落后,县域内也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氛围。早在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将其建设为经济中心的构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背景下,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强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的职能,应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

4、县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务必把农村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以及源远流长的优势发挥地淋漓尽头,在不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倡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和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助推传统文化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实现创新性发展。

二、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实践困境

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诸多困境,既有思想认识滞后、自身能力不足等内部问题,也有法律规制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外部问题,制约着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发挥。

1、思想认识尚待提升

县及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认识、思维理念、价值取向、方式方法等多个层面。从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看,明显存在着服务面向、发展方向错位问题,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2、服务能力尚待加强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现实困境,致使县级区域职业教育的自身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投入机制单一导致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办学内容单一导致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足。

3、相关规制尚待完善

当前,县及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法律规制供给不足以及相关法律规制缺乏协同性等现实困境,也成为了制约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障碍。存在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制度设计缺乏协同性等困境。

4、体制机制尚待改革

县级区域职业教育应与其他服务主体一道,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就管理体制而言,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治理的格局远未形成。从运行机制上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苏艺.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与政策建议[J].当代县域经济,2018(02).

[2]徐俊忠.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J].经济导刊,2017(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