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王治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治华,. 城镇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730.
摘要: 初中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区,我们都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发展,让孩子拥有良好、善良、快乐的行为和荣誉。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具备心理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取得学业成功。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镇学校;心理问题;原因与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730
基金资助: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育中融入新知识、新观念,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班主任在学习心理学时,要整合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技能。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以便他们健康成长。

一、城镇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城镇学生有两个含义:1.学生的户口是在本学区内的城市户口的学生;2.学生的户口不在本学区,但转学籍在本学区就读的其他城镇户口的学生。城镇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如下:

(一)性教育问题

随着身体的发育,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大脑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对不同的性别产生兴趣,并且会看重自己的外表。在初中生眼中,爱情十分梦幻,跃跃欲试,而且网络发达,很多学生过早的接收网上不良信息的荼毒,初中生年轻气盛,没有判断力和自制力,所以他们往往勇敢,会早恋甚至做出偷尝禁果之类的坏事。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鞭笞训斥,利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他们,这种教育手段不仅无法解决学生的问题,还会变相得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导致亲子关系发生恶化。

(二)家庭收入影响

不同家庭收入的城镇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富裕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最高,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最低。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表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同时满足孩子和孩子更多的物质需求(如物质幸福、容貌、娱乐消遣等)。从具体角度看,家庭收入差异影响城市初中生的控制感、人际关系和自尊心。家庭收入较高的城市初中生在环境关怀和自尊方面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家庭收入较低的城镇初中生得分低于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不必要的钱,他们往往不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聚餐、外出等,也避免与同学交流。自卑常常迫使他们关闭自己的圈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交往逐渐恶化。

(三)家庭原因

对于每个城镇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家庭存在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也大相径庭。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离婚率的增加,不少学生面临的家庭是不完整的,这会导致他们性格上的缺失,一个完整的城镇家庭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人格较为健全,而单亲家庭出来的小孩往往出现的问题较多。其次,许多城镇家庭迫于生计,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照顾他们,但是往往这些老人只能从生活起居上去照顾他们,无法涉及到他们的心理层面,小孩不愿与他们沟通,加上与双亲的疏远,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现在独生子女城镇家庭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然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但这会使城镇初中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压,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学生的竞争就日益激烈,升学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初中生心理出现问题。

(四)社会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问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互联网应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渗透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论是以往还是如今,网络游戏对于初中生的诱惑都非常巨大,很多城镇初中学生痴迷网络,为了打游戏、上网不惜逃课、偷钱去网吧打游戏,并且还极其容易沾染上吸烟酗酒等社会不良恶习。其次,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他们打着学习的幌子,却沉迷在网络的花花世界里,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他们拿着手机上网浏览和接触到的一些信息,比如一些网络上的蓝鲸游戏(教唆青少年自杀的一种网络虚拟游戏)、色情网站、暴力网站,都会通过他们的接触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问题。

二、针对城镇初中生心理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结合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引导

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交流,鼓励师生关系。班主任作为学校里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如果总是恐吓学生,或者不分原由地批评学生,这样的行为都会阻碍学生与班主任的交流。帮助学生的目标是了解他们的所有需求,包括学术、情感和社交需求。因此,班主任,尤其是任课班主任,应该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老师弯腰加入学生,消除恐惧,疏远学生与老师。

班主任应该毫不犹豫地在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不足,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询问学生的意见。其次,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班主任不应该以自己为讨论的中心,学生应该是讨论的中心,他们应该决定交流的结构和内容。最后,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必须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建立师生关系。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家庭收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低下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自信对于人们生活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发展都很重要,它是人们发展的基础,是成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是为他们的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力量和支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解决许多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在教育中很重要。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它们纳入课堂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实践表明,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对学生的工作给予信心和肯定,可以使学生更有能力学习文化知识,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发展价值和价值引导作用。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根本,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支持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必要实施有效的育儿方法,鼓励高尚的品德。孩子一生的第一要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对孩子的生活需要负责,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负责。养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这将很重要。因此,家庭成员应该安居乐业,提供自由与安宁,让孩子快乐安全,鼓励学生有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态度,并参与积极的行为活动,这些活动对孩子发展他们的智力技能很重要。

总的来说,与学生友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好方法,是班主任成为学生学习领导者的好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敌视老师的心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多和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在此基础上,要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正的好朋友,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李婷,王宏,刁华,杨连建,蒲杨,金凤.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5):746-752.DOI:10.13342/j.cnki.cjhp.2020.05.027.

[2]余康发,王丽琴.初中生心理问题浅析及健康教育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02):127-131.

[3]王延祜,翟静,张天亮,刘金同,陈修哲,王为强,韩炜.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01):26-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