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居住、主导产业和生活方式三个要素向城市化方式转化。农村由于和城市存在不可改变的地理条件差异,体育教学的开展要和城市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发出一条与城市接轨而又和城市不同,真正符合农村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这要求苏北农村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反思和总结,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农村体育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重视发挥合作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开展农村体育教学时,可以尝试加入合作教学模式,在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在农村,常常存在一些因为家庭因素,或其他因素而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在平时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学生交流,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体育课上的合作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能让这些学生融入集体的方法。在合作活动中,参与其中的成员会不自觉地与他人交流,也会不知不觉地形成集体荣誉感,当充分感受到自己身在集体中时,心理上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少,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打开学生的心扉。有许多体育运动都是自带合作属性的,比如篮球、足球等,如果没有场地,一些单人运动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变成团队活动。就以乒乓球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或更多组,每次由每队各派一名队员进行比拼,获胜的一方可以继续下一轮的比拼,而失败的一方则要队伍重新派出一个学生参加比赛,直到某一个队伍的学生全部战败,那么另一队则取得胜利,这样就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将单人运动拓展为团队运动。同样的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运动,比如踢毽子、跳绳,甚至是猜拳、斗鸡、跳花绳等。对篮球或足球等集体性更强的活动,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让活动的竞争性更强,让团队的集体荣誉感更强。教师可以设置淘汰赛或是联赛模式,让学生进行相对正规的比赛,并且为冠亚军设置奖品,这样可以提升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比赛的队员拼劲十足,场下的学生也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加油鼓劲,在闲暇时会自觉地组织训练活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气氛良好的小团体。这样的团体就不仅局限于课堂上了,也很好地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学生不但组建了一个体育比赛的团队,也组建了一个真正的朋友圈。
二、创新方法教学激趣,重塑学生体育积极态度
重塑农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还是需要从教学模式的创新手段出发,运用更加有趣丰富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度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发扬正面的学习态度,积极对待教学引导,能够跟随教师的课堂进度和内容展开充实的体育课程学习。例如,在学习乒乓球项目时,教师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平衡性,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游戏的比拼,每个学生手持球拍,在上面放上一个乒乓球进行接力赛跑,哪个队伍的球先掉在地上就算输。这样的体育训练过程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乐趣,相较于传统枯燥的乒乓球教学模式,这种创新的方式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度过一节愉快的体育课。再如,在体育课程中,课前热身环节常常是让学生齐步跑,完成热身,但是可以加入游戏元素变为自由跑,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体育知识的讲解,比如讲一些运动员的发展历程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全面,不再觉得体育只是跑一跑步,更能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部分。有了这样的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会越来越感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积极。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体育锻炼成为习惯
体育课作为不在教室内进行的课程,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更强,更偏向于实际操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高于对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特殊性让体育课本身就具备了“玩”的性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这个特点,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借此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让体育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生活。虽说是课后作业,但是体育课的课后作业一定是区分于文化学科作业的,作业本就是学生不愿意面对的事物,如果让体育课的作业带有强制性、目标性,那只会适得其反。体育课的课后作业一定要将体育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快乐地“做作业”。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自选,活动的时长也不限,但要留有家长的签名。在第二节课上,学生可以轮流交流自己的活动经验,分享在活动中的趣事,用这种方法达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城镇化背景下苏北农村初中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选择更加主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并且认识在当前创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作为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探索和课程调整,使其能够更加符合苏北农村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高利.探究新课改下农村初中体育创新教学路径[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2):173.
[2]李有观.关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探析[J].体育风尚,2020,000(001):167.
[3]王涛.“教”与“玩”的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创新教学思路[J].文渊(中学版),2020,000(0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