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安仁县为例
黄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安仁县为例[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732.
摘要: 为推进安仁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委党校课题组对安仁县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理论上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实地调研,剖析了当前安仁县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一一对应地探讨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必要性;问题;思考
DOI:10.12721/ccn.2023.157732
基金资助:

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制度和文件。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21年国家制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让数字技术赋能城乡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以乡村需求为导向,让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广泛向乡村延伸,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还能实现乡村电子政务网上办、马上办。“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解决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

相比于城市,乡村的衰落面貌需要进行改变,意味着乡村的各项建设需要城市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全面实施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与农村电商服务点融合,一方面是乡村的信息化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则是意味着消费的提升,这种消费不仅仅体现在工业品的消费,而且还有金融消费、教育消费等,进而促进内需,改变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

(三)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让优质教育资源从城市传送到广袤乡村,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还能培养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的新型人才,使更多的农民通过数字化教育达到相应能力水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为激发乡村发展充足活力的基础,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当前安仁县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信息化基础相对落后

一是信息化覆盖率低。作为我县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村的竹山乡涟源村,已完成平台建设,宽带用户覆盖90%的行政村,但部分自然村和偏远山区数字化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数据覆盖率低、信号差、网速慢,数字资源分散,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充分,资金短缺,数据资源开发不足。二是信息化内容应用少。数字乡村信息化内容目前涉及智慧云监控、智慧云广播、疫情防控、乡镇画像管理、村民信息采集五个方面。但涟源村实际应用到的只有智慧云监控、智慧云广播、疫情防控这三个方面。

(二)乡村治理体系数字化水平低

一是乡村综合治理水平低。我县乡村治理体系中综合治理手段较为单一,竹山乡涟源村只有不到10家的村民门口安装了智慧云监控等数字设备,并未做到全覆盖安装,综治安防数字化水平低,难度大。二是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县乡村工作人员(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年龄普遍偏大,对数字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接受能力差,操作业务不熟练。

(三)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滞后

一是数据资源开发不足。对于农村村民来说,农业发展是主业,如果能通过将电商、物流等农村服务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平台,开展智慧农业,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但目前对于运营商来说,打造智慧农业平台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太大,难以开发。二是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难。村民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单一,农村电商发展意识也很薄弱,对电子商务的运作和管理缺乏足够的经验,无法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

(四)城乡间的“信息鸿沟”依然存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出现“空心村”“养老村”等现象,作为接受信息教育能力最强的年轻人和部分中年人选择在城里打拼,而留在乡村的老人和小孩占据了乡村人口的大多数,信息教育特别是掌握城市社会发展信息和新技术应用信息的教育,难以深入乡村,加上老人和小孩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数字鸿沟”形成并逐渐拉大。

三、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对策探讨

(一)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设立农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建设一批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原有4G网络、光纤入户的基础上,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同时进行地区基站布局,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纤宽带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改造一批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上融合新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发数据存储分析、高效能计算、综合开发利用等特定环节和领域的农业互联网支撑平台。第三,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

(二)推动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

一是推进治安“云防控”。加大村(居)主要路口监控摄像头的安装,积极推动村民以数字乡村平台为载体安装监控摄像头进行“十户联防”自防自治,继而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是推进矛盾纠纷“云调解”。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实现村民诉求和矛盾纠纷在数字平台“云报送”,再由乡、村两级在平台通过视频形式对一些较为简单的矛盾纠纷进行“云调解”,这样有利于节约时间,节省精力,提高调解效率。三是推进村民“云议事”。将村务公开内容和村里重要事项议题发布于数字乡村平台,居家甚至外地务工村民可以针对村(居)公共事务和议题进行商议讨论决策,打破空间壁垒,便利村民与村(居)互动互助、激发村民参与村(居)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实现村民自治智能化。

(三)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重点是要推进信息化教学与设备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包括乡村教学资源的“硬件与软件”,加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硬件上,加快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改造,特别是将现代化教学设备连接到各个学校,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软件上则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教学方式、教育理论的现代化,将互联网与教育资源进行整,搭建统一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数字化技术的空间,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播途径下下沉到乡村教育的最前沿。

(四)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一是畅通资源“进城下乡”渠道。不断加大农村电商推进力度,不断延伸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增强农资服务能力,让消费品进的来,农产品出的去。数字乡村平台要整合资源,开辟电商渠道,发布电商培训课程,让村民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平台、操作平台,从而便捷便利网上购物、网上卖货以及获取需要的农资信息等,实现资源信息互通互享,真正让村民生活因“网”而变、因“网”而便。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当前农村出现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推广和销售新模式,例如“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特别是:淘宝村的出现和壮大,以及短视频的出现等等各种新的业态,这些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