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畜牧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保持着良好势头,主要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究其本质原因,首先是我国总人口在以稳步的速度日益增多,总人口多了,对禽类产品的需求量自然会随之上涨。其次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在提升。随着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改革开放等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保持着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往好的方向转变的是人民的收入。不仅是城市,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肉类、禽类消费的增加。第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居住的数目越来越多,相较于农村,城市依然是消费肉禽制品的主力军,因此城市人口的增多也同样意味着肉禽消费量的增多。
以上三个原因都是农村畜牧业当今发展的大背景,给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良机。
二.实现农村畜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挑战
2.1专业化程度低
当今,农村畜牧业仍存在较多的家庭养殖情况,集中化程度低,规模普遍较小,存在随意搭建牲畜棚,人畜生活环境紧紧相连,牲畜棚非常简陋等问题。已有的养殖场也少有大型的。其次,由于多是家庭式的零星散养方式,因此养殖方法上也依旧是传统模式,生产率较低,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养殖的数目较少。
2.2环境污染严重
对于畜牧业来说,对动物粪便的处理是个很关键的环节。但是,由于农村很多养殖人员环保意识淡薄,或者养殖场设备不过关,导致大量的动物粪便直接暴露在土壤上,还有大量地流入河水中去,不仅气味难闻,还直接对土壤、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除此之外,对于死去的禽类尸体的处理同样不够科学,养殖者们往往不做处理,随意丢弃,极易滋生病菌,还会四散传播,进而影响当地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2.3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低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落后,经济水平也难以和城市或者县城相比,因此,许多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回到基础的乡村,而选择留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严重滞后。此外,乡村现有的兽医人员多不是专业人员,而是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工作,没有受过专业的兽医专业知识培训,没有行医资质。对于常见的牲畜病症可以进行诊治,但若情况稍一复杂,他们便无能为力,导致生病的牲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助,导致牲畜死亡率高,限制了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实现农村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解决措施
3.1加快科技的推广和使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绿色科学发展不可取代的方式。对于农村落后的养殖条件来看,必须加大科技的宣传力度,才有可能彻底改变农村现有的畜牧业落后的情况,不断提高检验检疫水平,保证畜牧业产量,还可以减轻畜牧业的污染程度,保护绿水青山。但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可以通过印发宣传册、进行普及性的讲座、设立专家介绍等方式让农民熟悉新技术,加大科技的应用程度,让科技更好的为绿色畜牧业服务。
3.2建立示范性养殖场
对于已经长期成为习惯和规范的农村畜牧业养殖来说,新的改变很难推行,也可能缺乏当地养殖者的信任度。因此,建立示范性的养殖场相当有必要,在示范场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建立完整正确的粪便处理方式,配备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让养殖者切实看到正确的养殖方式和养殖成果,进而自觉自愿地进行升级改变。
3.3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不少农村地区,畜牧业的比重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当地对鸡肉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羊牛肉,但是牧民们并不能准确感知市场动向,而是盲目地按照往年情况进行畜养,从而导致鸡肉供不应求,而牛羊肉则有大量剩余,造成牧民的损失。因此,广大牧民要关注市场动向,按需分配和调整养殖比例。此外,政府也要加大信息的通畅程度,避免因为信息阻塞而导致的虚假信息导致的市场不稳定现象。
3.4优化产业结构
对于效益低、品质较低的品种,要考虑放弃,而选择优质的、产值高、品种好的牧种,优化和调整农村的畜牧业结构,为牧民增收。同时,还可以延长产业链,加工生产乳制品、肉质品等价值较高的产品,提高当地畜牧产品的附加值,同样为养殖者们创造更多收益。
四.结束语
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畜牧业占很大比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正视现存的问题和挑战,运用技术手段,科学绿色地进行改进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志民.浅析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兽医导刊,2015(10):1.
[2]罗承华.浅析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2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