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虽然现在各个地区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具体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仍然需要科学扩大耕地面积,保证农耕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协调其他行业的用地需求,做好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工作,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1.土地整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在制定土地整理计划时,应明确整理工作的基本任务,结合现阶段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找到工作的侧重点。实际上,土地整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土地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方便及时处理问题。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需要结合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调整管理方案,做好资源分类管理。同时,土地整理工作又具有动态化的特征,实际工作范围比较广,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农业、林业、建筑施工行业,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土地资源。所以,如何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寻求土地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就是自然资源局现阶段的基本任务。
2.土地整理环节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仍然有很多管理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2.1污染问题
目前存在许多非法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比如,为了扩大耕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土地整理多采取现代化手段,如农业耕地的沟渠建设多采用裁弯取直,非农业用地的土地整理多采用混凝土铺设。而在具体的产业经营过程中,农耕工作者肆意使用化学药物,导致土壤、空气和水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而且,连作模式导致土壤产出率下降,土壤出现盐碱化问题。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粉尘污染、化工企业的重金属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整理环节应关注的根本问题。
2.2评价体系
在土地整理前,要对土地状况进行合理评价,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耕地用途。但是,目前土地整理使用的评价体系标准不明确,评价人员专业度差,相关人员如果不对考察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不了解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无法得出科学的评估,导致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土地资源使用情况。
3.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目前的生态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如何从土地整理工作角度出发,制定管护方案,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3.1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比较高,土壤肥沃的地区通常会用于进行农田、林业建设工作。为了避免人们过于关注土地的产出率,而忽视养地工作环节,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当展开环保宣传工作。重点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然后做好对土地利用工作的规划。要结合土地整理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整理、利用土地资源时,严禁出现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情况。要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行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受众群体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到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监管环节当中。
3.2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要改善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在评价体系中建立关于生态影响的评价系数,综合评估未开发土地、调整管理土地的经济价值、生态情况。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土地开发长期对水资源环境、土地土壤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环境、物种多样性影响等。对土地整理方案形成科学、完善的评价,为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结合评价结果,可以了解现阶段区域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生态污染和破坏问题,从而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对于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且土地面积广阔,在展开日常整理工作,构建评价体系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工作平台。
3.3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案
在研究如何解决土地整理工作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需要先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让他们完成对管辖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工作。确定土地上现有的自然植被种类、数量,分析土地结构中是否存在矿石资源、地下水资源,做好资源整理工作。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情况,分析当地适宜大力发展哪种产业,制定土地资源的分配计划。
3.4耕地资源的整理要点
基于大部分地区以农耕工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本文侧重于从耕地资源整理的环节展开分析。首先,应根据当地土地情况制定严格的农药、化肥使用标准,避免使用短期见效明显,但是影响土地基础的农药、化肥。其次,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方法,既节约水资源,又能防止肥料流失,提高灌溉效率。目前,农村正逐渐改为大规模种植,要做好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有利于长期保持土地质量的作物。以种植物养地,推动耕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科学解决土地整理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就是先面向社会进行环保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着重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这需要拟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确定产业结构特点。比如,在耕地资源的整理中,应结合耕作流程,从肥料、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农耕用地规模等方面,分析农耕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构建评价体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提升土地资源整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达剑.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164.
[2]刘瑞军.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1(33;22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