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核心素养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地理基础知识不仅有对自然现象、原理的研究,还包括对人文的思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师若只对自然地理知识进行传统方式的讲授,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降。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知识是提高成绩的基础,学生若一味追求自我对人文知识的思考与理解,忽视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在应试时的重要性,则不利于学生成绩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地理是真实的、多元的、综合的,人们对地理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歇,其中的知识也必然是无穷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引入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综合思维才是教学关键。
综上所述,培育核心素养有绝对的必要性,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有自己的思想去探索世界,开阔视野,让学生远离死记硬背,提升分析能力,有自觉探求知识的精神。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内容受限于地理教材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地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在此问题的影响下,学生体会不到课堂学习的乐趣,难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只能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地理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忽视了地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忽视了地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未能在课上或者课下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出现了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全面的问题。在思考地理问题时,学生习惯性地从理论角度切入,不考虑地理实践的问题,这对学生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产生不利影响[1]。
(三)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有待提升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分辨地理区域的有效工具。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地图,造成学生缺乏分辨地图所示区域的能力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结合课本知识,直接将地图蕴藏的地理信息告诉学生,然后将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些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上,这就导致用于地图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自主识读地图能力的问题。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引入信息技术,发展主动学习素养
学生接收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在这些方式中,视频能更为高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转变旧式思维,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此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跳出书本束缚,主动探索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媒体视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积极整合教材、网络的相关内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例如,进行“中国的水资源”知识讲解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分析现阶段导致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引入“死海”的相关信息,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死海中的水与贝加尔湖中的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掉入死海不会被淹没?”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对其科学精神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二)开展主题探究,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主题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探究主题,而后鼓励他们通过亲身实践,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加深他们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在主题探究中,学生要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给定的主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更深层次掌握地理知识内涵,提升学习质量。在进行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时,教师可利用此模式开展地理教学[3]。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一些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地理知识产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地理情感体验。借助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设计方案、实施活动、分析数据以及探究结果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将学习心态由被动转为主动,还可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学情设计一个“探究海陆气候差异”的实践活动。为确保这次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等,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详细地分析和了解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地理知识,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想有效改革初中地理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能够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从以应试为目的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聂利红.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地策略研究--以“民俗与旅游”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
[2] 张景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析--以《铁路运输》为例[J].赤子,2018(14).
[3] 张永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