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黄顺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顺利 ,. 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J]. 诊断医学,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73.
摘要: 目的:对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列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例人员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功能等级与心脏超声指标。结果:研究组LVEDD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而LAD与LVEF指标更高,研究组患者LVEED与LAD指标与心功能等级成反比,LVEF指标与心功能等级成正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能够有效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筛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超声;心脏功能评价
DOI:10.12721/ccn.2024.157073
基金资助:

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综合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通常由于心肌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所导致,患者的心肌结构发生变化,心室充盈后泵血能力逐渐下降。患者早期临床表征并不十分明显,因而容易发生漏诊或是误诊的情况,对于患者治疗的及时性造成影响,因此如若想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需要通过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1]。心脏超声作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其诊断过程中无创、价格较低且操作简单,能够有效为患者进行诊断,直观性较强且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为明显地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病瓣膜发生病变的情况。本次研究将就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以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作用尽心探究,现作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列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例人员作为参照组。研究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无其他重大器官疾病;③不存在恶性肿瘤;④精神状态较好,具备一定依从性。其中研究组包含男性69例,女性54例,年龄处于52-75岁之间,平均(68.77±2.21)岁,参照组包含男性68例,女性55例,年龄处于51-73岁之间,平均(67.95±2.34)岁。经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除患病情况外,患者基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行比较。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于获取伦理委员会核批后进行。

1.2方法

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检查(型号为西门子ACUSONSC2000)。协助受检人员取左侧卧位,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5MHz,将超声探头对患者心尖搏动位置进行探查,确保能够全面地显示患者心脏各个切面情况。观察房室内径、血流情况、室间隔厚度以及心脏搏动情况,检测受检人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以及左室射血情况。

对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Ⅰ级:患者心功能正常或是由心脏病史但对日常工作生活未产生影响;Ⅱ级:患者有心脏病史,心功能轻度下降,体力活动存在受限情况,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不适感,但休息时并无大碍;Ⅲ级,患者心功能下降较为明显,轻微活动后立即出现心悸、疲乏或是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长时间休息方可恢复常态;Ⅳ级:患者心功能严重下降,无法进行体力活动,日常休息时偶尔也会出现心悸、疲乏、呼吸困难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人员心脏超声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室射血情况(LVEF)。对研究组患者心功能等级与心脏超声指标进行联合对照。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 (%) 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心脏超声指标

研究组LVEDD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而LAD与LVEF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x̄±s)81.png

2.2心功能等级与心脏超声指标

研究组患者LVEED与LAD指标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数值逐渐增大, LVEF指标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数值逐渐减小,且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观察患者心功能等级与心脏超声指标(x̄±s)

82.png


三、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肌出现损伤,使得心脏结构发生明显病变,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该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与心室或者心房受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临床常见症状有乏力、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健康均有不利影响[2]。传统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难以对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估,会对患者的救治时间产生延误,因此临床亟需对诊断方式进行改进,从而保障治疗的时效性[3]

心脏超声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且接受度较高的检验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患者心脏结构进行清晰地展示,准确地获得患者心脏搏动情况以及血液流动状态,并对左室射血情况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进行全面的展现[4]。左心室射血情况能够有效反应机体心功能状况,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能够了解患者心脏是否存在扩张现象,左心房内径扩张则往往会伴随心衰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LVEDD指标为相较于参照组更低,而LAD与LVEF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高,研究组患者LVEED与LAD指标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数值逐渐增大,LVEF指标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数值逐渐减小,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心脏超声在对患者心脏功能检测方面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心脏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总而言之,心脏超声能够有效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筛查,并依据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对心功能进行区分并做出准确评定,观察心脏瓣膜的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特意性以及敏感性,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如馨.心脏超声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8,038(0z2):145-145.

[2]赵超占,吴建军,曾辉,et al.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2):134-135.

[3]李文霞.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忠告,2020(5):165-165.

[4]鲍泉.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128-12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