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资源的生长过程中,最容易引发树木死亡的原因就是病虫害问题。大部分病虫害都具有地域性特征,需要林业工作者结合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找出树木发病的原因,结合具体问题,科学拟定防治计划,研究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方法。
1.介绍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以北方地区为例,分析当地病虫害的共性特征,可以明确找到防治管理工作的方向,从而合理制定管理计划。
1.1特点
北方地区的特点就是冬季气温低,因此,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就是低温冻害,如果在冬季移栽幼苗,很容易出现冻伤、冻死的情况,不仅无法扩大植被覆盖率,还会造成经济浪费。此外,洪涝灾害、杂草丛生以及树木枯萎、落叶病、等问题,都是林业管理部门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防治措施选择不当,会造成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与此同时,大部分虫害都会侵害叶片、枝干,造成树木停止生长的情况,还有树木细菌感染的问题。大部分的病虫害都存在传染性,不利于营林工作的稳步开展。应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治管理工作。
1.2原因
没有做好林间的灌排水管理工作,排水渠道不畅通;林间的栽种间距不科学,过分密植,导致通风效果不理想,就容易引发病害问题。同时,种植树木时,没有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特点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树种,没有进行土壤深翻、种子筛选等工作。在维持生态多样性时,树木品种的搭配方式不科学。另外,林业工作者缺乏病虫害管理意识,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展开林间管理工作,导致病虫害问题频发,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从种植管理角度展开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
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就是要规范化完成林间栽种管理任务,要选择合适的育林技术方法,做好养护管理和监测管理工作。
2.1育林政策
封山育林一般分为全封、轮封和半封3种:①全封是将山全部封闭起来,禁止一切入山活动、生产经营等。②轮封是将封山地区划分成多段,对其中一段进行封山,若干年后换另一段进行封山。③半封则是一段时期内将山全封,封山期禁止进山,错过封山期后的一些季节允许进山,此种封山方式较有利于育林。封山育林可以保护树木免受人为破坏,将森林、灌丛、荒山置于自然演替的环境中,能够促使林业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较大提升。
2.2监测工作
在基础种植管理任务中融入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相关内容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并完善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级测报点的建设,逐步形成监测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做到早发现、早灭除。虽然林业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但是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自然规律,通过长期观察与监测可以实现有效预防。预防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有效预防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并将病虫害疫情扼杀在萌芽中。
2.3养护管理
确定树木的栽种间距,及时松土、深翻,利用阳光晾晒土壤,并检查土壤的营养成分,及时施加基肥,注意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同时,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为确保树木顺利越冬,可以选择使用温室大棚集中培育树苗,再进行带土移植的方式,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并在冬季来临时,做好根部的覆土、覆草工作,也可以采用树干涂白的方式。另外,病虫害的发生与苗木的种植种类关系密切,在种植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无公害药物的喷洒,以此来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最后,还要通过科学施肥、浇水和除草等作业,达到破坏害虫栖息环境的目的。
3.合理应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基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很多林业管理部门在制定病虫害防治计划时,都不再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因为化学药剂的污染性比较高。目前,应用效果好、频率高的技术方法有以下三种:
3.1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查询资料,确定常见害虫的类型,并根据害虫的生长习性找到其天敌。结合林区种植规模,控制天敌的数量,通过培养天敌的方式,降低虫害问题的发生率。第二种是使用微生物制剂代替化学药剂,喷洒或者涂抹在病虫害侵害的部位上,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这种方式的成本相对较高,要注意控制好药剂使用量。
3.2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是操作难度最低的一种北方地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采用人工拔草、修剪病枝以及捕捉害虫的方式完成防治任务。工作任务量相对较大,而且要关注员工工作素质及专业工作能力是否达标。比如,拔草时,要尽量连根拔起,不能只去除地面上的杂草。而修剪病枝时,要挑选合适的时间,一般阴雨天气不适合修剪病枝。同时,还要选择好病枝的修剪位置,做好对伤口的处理工作。另外,捕捉害虫时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布置诱虫灯。
3.3性激素防治
性激素防治技术是一种新型防治手段,和天敌防治技术相比,性激素防治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主要是通过对激素进行调控,干扰病虫害的繁殖,也可以叫做干扰交配法。此技术是利用人为的外源激素对病虫害的定向能力进行破坏,也可以对害虫进行诱杀,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繁殖数量与速度,达到生态防治的效果和目的。
结语:应当根据林业栽种工作要求制定育林计划,通常以封山育林为主,避免人为因素破坏树木的生长环境。同时,应通过现代化技术构建监测网络,预估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及时做好防范管理工作。最后,应落实养护管理任务,科学设计栽种间距、做好土壤环境卫生处理工作、给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此外,关注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对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及性激素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全面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办法与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1):38.
[2]杜娟.北方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生态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7,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