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
钱晓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钱晓明,. 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J]. 中国环境保护,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污染则是常见的污染问题。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甚至会引发土质污染,降低生物存活率等。为此,我国逐步给予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常见的工作对策。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利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获得持续性发展,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力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与保护对策,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实际,全面认知到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1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1.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人们的不当行为有关。此外,因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甚至引发了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并提高水资源整体利用成效。

1.2满足社会用水需求

水资源是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污染或者水体遭受破坏,将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增加人们的健康隐患,并影响到生产工作地顺利进行。通过加大水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与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进而满足人们区域内的用水需求。

1.3推动社会经济获得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一旦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势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以及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各个地区积极推行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与人才加入到地区经济发展中,推动当地经济持续性发展,共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图1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了概括。

图1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屏幕截图 2025-02-24 172840.png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因人口众多,导致我国各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且从地理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且常会因气候因素呈现出季节性变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整体的水资源需求量逐步增加,甚至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出现了缺水等问题。

从淡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我国有将近一半的水被应用到现代农业灌溉中。由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导致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响到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水资源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工业用水资源管理逐步采用了分期定额供水方式,以此强化对水资源的管控。然而,大型工业生产也难免会造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甚至有些工业生产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未购置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使得污水处理不达标,加重了水资源污染程度,并从整体上增加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成本。

3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3.1积极贯彻与执行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机制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保持耐心,认真对待此项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发展。在现实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科学合理地认知生态建设与经济持续性发展间的关系,并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社会企业或者大众看到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广大效益空间,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闲置资本的加入,保证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工作资金的充沛性。

3.2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环保体系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一支高专业素养的水利工程管理团队。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技能与环境保护意识。其次,结合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张贴施工环境资源保护知识标识,帮助民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加入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队伍中。最后,若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环境遭受到一定的破坏,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复原方案,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3.3科学合理应用水利工程,延伸水利工程使用年限

在现实中,水土资源保持工程可以将城市水利建设工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做好主体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土壤泥沙进入到河道。通过合理管控泥沙入河量,或者泥沙沉降量等,可以有效防止淤积事故的发生。此外,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免受洪水泥沙的侵扰时,不仅可以将水库的蓄水功能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水库的防洪与抗涝能力,并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

3.4协调开展植被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生态环境质量与当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关系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以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高效进行。森林等绿植资源具有着较强的蓄水能力,可以将降水截留到地表,为植物提供充分的水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现实中,森林资源具有着生长周期长、储水能力强、覆盖面积广等特点。为此,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为生态环境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空间。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给予森林保护工作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最大价值。再次,科学合理应用生物措施,强化生态植被建设。其次,借助先进的工程措施,促进生态工程建设工作高效进行。在强化植被建设时,需要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并加大人造林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从水资源保护角度来看,在多雨季节,森林资源可以运用自身的储水功能,及时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资源。在干旱季节,森林资源则可以充分调动起自身存储的水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水土保持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另一项工作内容。通过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起到减洪增枯的作用,并提升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此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可以改善水资源质量,并有效调节水流,提高水资源保护成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高效进行。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步显现。在现实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旦未科学合理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将会直接降低环境质量,并威胁到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以上内容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之源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措施。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帮助。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