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应结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带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理教学资源
1.1爱国主义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还有教育技术和文学艺术等内容,与地理教学联系较为密切,对于构建高效的中学地理课堂有着积极作用。爱祖国、爱家乡,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努力企及的深层次素养目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文化自信、教学自信,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1.2仁爱思想内容
仁爱思想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是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的体现。例如,福清天宝陂是绵延千年的治水智慧工程,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体现了古人治水中的仁爱思想。教师要将仁爱思想渗透至日常的地理课堂中,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或其他生命物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爱人、爱地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2中学地理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1推动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体等存在差异,实施的地理教学方法同样存在差异。教师要想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优化教学各个环节,就应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根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彻底打破“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个性统筹并建立全过程“生本式”课堂,全方位唤醒学生内心的求知欲、表达欲、创新欲。其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促进教学方法革新是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皆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二十四节气农谚以及农民播种视频。这些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向学生传达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加深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在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多样化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各种形式的网络平台迅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快捷通道。例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分享一些比较好的地理学习的自媒体教辅公众号资源。比如,微信平台上的“星球研究所”公众号以图文信息介绍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类似的公众号还有“三维地图看世界”,从区域性角度分析某地的人文情况。基于网络平台获取与传播资源、互动学习,将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不仅可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对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意义深远。
2.4科学规划:紧扣文化特点,达成文化与课堂适切渗透
2.4.1 寻觅关联,契合课堂教学内容
实现地理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教育效能,不能盲目地将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引进适合的内容。
例如,探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向学生延伸有关“日晷”“月冕”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人对方位的测定以及节气、时节的衡量方法;学习自然地理中气候相关知识时,引入大量古诗词,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诗词鉴赏从地理视角探究诗人是处在何种地理环境下创作,借此体悟科学的真实性或艺术的虚构性;学习区域地理时,引用 《徐霞客游记》 的相关片段,沿着古人的踪迹了解今日的山川风貌和其心中的感慨,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剖析,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将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也使中学地理的学习充满乐趣,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4.2依托教材,延展文化渗透空间
作为知识的载体及教学的主要工具书,中学地理教材包括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提供了方便。依托教材相关内容,可进一步延展传统文化渗透空间,发掘优秀文化深刻内涵,建构中学地理高效课堂。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以教材补充内容中老子的 《道德经》 为依托,演绎了一堂精彩的地理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 《道德经》 的一个重要主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教师以此切入安排学生将 《道德经》 的相关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外延伸。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探究老子创作《道德经》的动机与感悟,比较论证整部《道德经》与课程内容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便显得易如反掌。通过拓展,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道德经》的内涵,也对生态及自然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调动学生对自我生活进行自觉规范和反思的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综合各种措施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运用多平台多方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相关联的内容,统筹地理课堂教学各环节,创设更加生动的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令环霞.传统文化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刍探[J].成才之路,2021(15):46-47.
[2]董河波.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科幻画报,2021(01):130-131.